相传,平房这个地区的来历有一段故事。

前清嘉庆年间,山东大旱,一连六个月没有下雨,赤地千里,哀鸿遍野,人们把草根树皮都吃光了,郓城张庄住有,张,吕,赵三兄弟,虽系异性,但情同手足。
一天,三兄弟听说关东有一个好地方,地广人稀,日子好混,没有苛捐杂税,安乐过着“世外桃源”生活,三人商议后决定逃往关东,第二天,三兄弟启程,沿途乞讨,经过三个月,2000多里的长途【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跋涉,来到了拉林东北何家沟落脚,这个地方,土黑,草绿,水清。沟西是一望无际的榛(zhen)柴岗,三家就在此地搭窝棚,开荒种地。从此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到了嘉庆二十一年间,正赶上清廷在东北边区实行“屯垦戍(shu)边”政策,在双城子一带设120个旗屯,把他们的土地都划在屯区里,限期三兄弟搬家,没办法,三兄弟只好在马家沟【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河畔找一块地方,重新开垦荒地,他们根据兄弟三人的友好关系,把落脚之地称为“义和屯”。
这个地方虽然土地肥沃,年年丰收,但地处偏僻,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人烟稀少,盗匪横行,甚至这三兄弟衣服都被匪徒抢走,房屋被烧,为了继续生存下去,他们逢年过节就要给匪首捐纳财务。如有不从,就被匪徒各种刁难(你说这三兄弟怎就这么多灾多难呢!小编都为之洒下一片热泪)。年年捐纳,给三兄弟造成了沉重【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的包袱,所以方圆左右给“义和屯”起了个绰号叫“面瓜屯”.

这年,从山东搬来一户杨家兄弟,哥儿四个,个个膀大腰圆,生性彪悍,天不怕地不怕(很有东北爷们的气概啊),来时正赶土匪又来催纳钱粮,被杨氏兄弟得知,对着匪徒说:
“我们一年辛辛苦苦,用血汗换来的粮食,凭什么送给你们再来抢就把你们打出去”
有了杨氏四兄弟壮胆,张,吕,赵,三兄弟的胆子也壮起来了,第二天匪徒来了,杨家四兄弟和这三人与之厮杀,赶跑了匪徒,从此这个地方在无祸患,人们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把“义和屯”改名为“平房屯”(这三哥们终于翻身了!)。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年,日本鬼子为掠夺东北的资源,迫使中国劳工修筑了拉滨铁路,把靠近平房屯的小车站定名为“平房站”,1936年日本关东军在平房站以北秘密修建了一座细菌工厂【现在遗址还在呢!】和一个日本航空修理厂,平房站附近成为了一个小集镇。从此“平房”取代了“平房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