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地)、县(市、区)农业农村局,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北大荒农垦集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和省农业系统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入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蔬菜(食用菌)产量达950万吨,做强做大“寒地龙药”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刺五加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特制定《2025年黑龙江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4月16日
2025年黑龙江省经济作物产业
发展工作要点
2025年全省经济作物坚持以“稳面积、保产量、提效益”为基础,以“补链、延链、强链”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生态增进”为目标,统筹打好壮基地、强加工、活流通、育品牌组合拳,推动经济作物产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稳步推进经济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做大做强“寒地龙药”产业
1.突出发展刺五加。将刺五加作为“寒地龙药”的首位经济、首推品种和首要任务重点发展,集聚资源,集合众智,打造“一主多元”格局,形成虎林、方正林业局等9个刺五加重点生产区,培育核心区,扩大优势区,延伸辐射区。有基础的地区要出台刺五加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在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流通和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加速推进刺五加药食同源申报工作。做好“刺五加+”文章,全面开发药品、食品、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拓宽刺五加应用范围,走高端路线,打造爆款产品。在鸡西市、伊春市等重点核心区打造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刺五加生产基地和集散交易中心,稳固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
2.建设种植示范区。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稳面积、提品质、攻单产、降成本,因地制宜发展“一县一业”,打造一批如桦南紫苏、铁力平贝、宝清白鲜皮等专品种生产大县。高度重视种业创新,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新品种。鼓励龙头企业带基地、建基地,实行订单生产。配合药监部门加强药材质量检测,组织指导基础条件好的经营主体积极申报GAP基地。2025年刺五加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
3.做强产品加工。在加工上持续发力,联大靠强引增量,培育龙头活存量,推动头部企业和链主单位扩规模、搞技改,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新品上市,在一线用药和首选用药上力争实现新突破。严格规范市场,减少省内企业内卷式无序竞争,坚决防止原材料垄断经营。鼓励各方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品牌,支持虎林市创建“中国刺五加名城”。适时组织刺五加产业发展研讨会和现场观摩会等活动,将刺五加打造成“寒地龙药”最靓丽的烫金名片。
4.做大流通平台。推进鸡西市梨树区中药材仓储集散中心及冷链物流园区项目,建成黑龙江省东南部最大的中药材仓储及物流园区。推进哈药集团卢浮宫刺五加销售展厅和海宁皮革城“寒地龙药”专营店建设。壮大刺五加经销商、代理商队伍。完善和提升龙药云供需直连平台、寒地龙药数字化交易平台、龙药商城等平台功能。探索推行“一药一地一码”,创新数字共享基地模式,提升寒地龙药产业发展信息化水平。
二、做优做活“寒地龙菜”产业
5.建设稳产保供基地。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等为重点区域,进一步提品质、增产量,打造一批集生产、加工、冷藏、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等为主的绿色高效技术,提高复种指数,推进错峰上市,实现优质优价。大力发展“寒地设施”,实施设施蔬菜生产设施条件改善项目,统筹设施存量改造与增量拓展,加快集中连片老旧蔬菜设施改造。
6.做强北菜南销基地。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做强高产高效油豆角、番茄、辣椒、茄子等优质夏季果菜“北菜南销”基地。加强与南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超的对接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确保蔬菜在运输过程新鲜度。组织召开全国毛葱全产业链生产现场观摩会和学术研讨会,提升我省蔬菜产业影响力。
7.做大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打造牡丹江、黑河等出口基地,推进出口基地备案进程。支持企业开展蔬菜出口业务,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蔬菜加工水平和附加值。依托对外速冻蔬菜、脱水蔬菜等加工企业,建立标准化出口蔬菜生产基地,进一步扩量创汇。
8.打造生态绿色基地。以哈尔滨、牡丹江、伊春等生态优势区域为重点,通过推广有机种植技术、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以及基地生态环境的管控,确保蔬菜产品符合有机标准。支持企业开展有机蔬菜认证,打造一批具有“寒地龙菜”特色的有机蔬菜品牌,推动蔬菜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三、做壮做靓“寒地龙菌”产业
9.全面提档升级。突出和巩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生产省地位,以稳面积、提单产、保质量为核心,推动黑木耳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由初加工包装型向深加工高端型产品迈进。重点在保证菌包原料质量和二产增值增效上下功夫,结合农资打假行动,坚决打击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的行为。鼓励企业联合哈工大、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发菌类功能食品,抢占高附加值赛道。
10.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做强特色木腐菌,积极发展适宜草腐菌,培育引进特色珍稀食用菌。组织有序开展草腐食用菌的品种引进、试验栽培和规模化推广,优先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秸秆资源丰富地区布局草腐食用菌产业带。推广“菌包标准化生产+立体高效栽培”模式,推进黑木耳、猴头菇、灵芝等食用菌品种的精深加工和技术创新。
11.做活市场流通。全面提升绥阳雨润和尚志苇河批发大市场整体功能,加大经纪人队伍建设。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应用销售新模式,跟进服务东宁市中国黑木耳大数据中心建设,巩固和提升我省作为全国知名食用菌交易集散中心地位。力争将黑木耳基准交割库落地我省。开拓航空配餐市场,推动黑木耳脆片、饮品等休闲食品产品扩大销售渠道。
四、做精做好“寒地龙果”产业
12.优化生产布局。立足寒地黑土生态优势,科学规划布局,在大小兴安岭、滨绥铁路沿线和东部山区重点发展蓝靛果、树莓、黑加仑和沙棘等小浆果,在抚远市重点发展蔓越莓产业,围绕绿色栽培、机械采收、贮藏保鲜等环节开展技术攻关。重点建设保护地甜瓜和中小果型西瓜规模化高品质生产基地,推广果品优异、抗病抗逆性强、耐贮运的露地中晚熟西瓜品种,在优势地区推广育秧棚瓜菜高值化二次利用技术模式。
13.提高产品附加值。扶持加工型龙头企业,引导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发展“基地+企业”模式,推动西甜瓜、小浆果等“寒地龙果”产业的加工升级。鼓励企业开展贮藏、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单体速冻、果汁、果酒及花青素等产品,优化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
14.多渠道拓展市场。重点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利用大型展会等推进“寒地龙果”品牌,深化对外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适时召开蓝靛果产业发展大会和寒地果树大会暨“寒地龙果”品牌战略发布会,突出宣传旗舰品种蓝莓和蓝靛果,重点推动蓝靛果由中国第一向世界第一迈进。
五、做鲜做强特色种植产业
15.整村开发利用建设“寒地庭院”。以农村“四边两地”为基础,整村建设一批放心小菜园、道地小药园、特色小菌园和精品小果园。突出重点亮点、特色优势,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形成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的发展格局。重点挖掘培育“寒地庭院”村建设先进典型,全力营造“寒地庭院”开发建设良好氛围。2025年整村开发建设“寒地庭院”村650个。
16.优化鲜食玉米产业布局。依托全省资源优势,分区域、分品类打造以绥化市、齐齐哈尔市等优势产区为核心的鲜食玉米黄金产业带。加力打造示范引领区,引导鲜食玉米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生产线升级改造,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淘汰老旧设备,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如真空包装、速冻保鲜等,重点围绕玉米食品系列,发展高品质、小包装的高附加值产品。
17.稳步推进工业大麻产业。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生产标准高、市场意识强、专业从事工业大麻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稳固的原料工业大麻种植基地。重点在第四、第五积温带示范玉米、大豆与工业大麻轮作耕作模式,推动工业大麻制种、种植、收获、初加工、销售等生产全程规范化,保证工业大麻原料生产安全。配合公安部门,坚决取缔非法品种,预防毒品违法犯罪,维护公共安全,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效益和安全性。
六、实行“大棚房”“非粮化”问题常态化监管
18.持续巩固“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成效。持续整治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坚决遏制破坏耕地违法行为。持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棚房”问题“回头看”排查整治工作。强化执纪问责和部门联动,发现一起、整改一起、追责一起,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增强震慑力。常态化开展“大棚房”相关政策宣传培训,加大耕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推动全社会形成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19.探索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持续督导市(县)落实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审计等发现的新发生和原有“非粮化”问题整改。落实《进一步做好全省耕地“非粮化”问题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分类有序做好耕地“非粮化”整改,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作物生长周期等设置必要的过渡期,合理安排恢复时序,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制作省级耕地用途管控“一张图”,逐步构建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深挖林下资源,集约可用于种植中药材的林下用地,规模化培育刺五加等道地药材。
七、推进经济作物数据入统
20.加强与统计部门沟通。按照《全省农业经济运行联合会商方案》,市县乡村要通过生产信息监测,及时掌握经济作物生产动态,适时发出预警,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引导产品有序流通。加强与统计部门沟通,积极向统计部门反映工作成果,推动在坝外地、五荒地、“五边”等经济作物全面入统,科学入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