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吴杭民 发布时间:2009/1/22 15:45:24 |
|
1月21日《新快报》报道,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上,批评某些干部的不良作风时说,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学历越来越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面对复杂局面,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这与我们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在官员博士、硕士越来越多的背景下,汪洋书记的批评很到位,令人深思。其实,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真是“学历渐高、能力渐弱”,那至少还有一抹“亮色”,就是学历高了。可是,遗憾的是,某些人渐高的学历恐怕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被双规后,有学者撰文说,请查一下王益博士学位的来历。文章说,1994年9月,王益成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系的博士生,两年后,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经过两年自学就能考上热门的经济系博士研究生,已经很不简单,而在不可能不繁忙的公务中,又能在两年内修完经济学博士的课程,考试合格,而且还要发表学术论文,通过答辩,不是天才,也是杰出人才。
王益博士学位的来历至今还是一个谜,但官员假文凭、假的“真文凭”和买学历的故事,却经久不息地上演着。有的官员的学位是花公款买来的,有的是拿权力换来的,有的是手下“代读”的,各种猫腻不一而足,这种渐高的学历,当然无法“学为所用”,提高执政能力。所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的中专学历曾被热议许久,而陕西乾县科技局局长王显亮大骂宣布考场纪律的监考人,“我掏钱买文凭,你有啥资格管我”,似乎也没啥好大惊小怪了。
“败絮”般的高学历只能换来弱能力。显然,如果我们依旧那么看重学历和文凭,一来官员读博士、硕士热还得蔓延,而其中的故事和笑话,可能还会“登峰造极”,二来,“学历渐高、能力渐弱”的趋势,势必要愈演愈烈。
事实上,如何杜绝这种不正常现象,有关部门早就出台过措施,但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笔者认为,有了汪洋书记的批评,人们更希望开风气之先河的广东能率先动动真格,重新审视“学历渐高、能力渐弱”的干部,让更多有真能力的干部脱颖而出,造福民生。
|
责任编辑:赵莉莉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