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剑虹 发布时间:2009/1/24 10:03:37 |
|
22日,春晚总导演郎昆在新闻通气会上透露,“除夕当晚,我们容许歌手在激动之余出现一些纰漏。能表达出欢度除夕那种快乐、真实的情感,不要由于紧张唱错词就可以。”这也许是央视为各方紧绷的春晚神经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松绑。
央视春晚因其是13亿中国人都关注、都瞩目的一台晚会,又承载着弘扬民族文化,传递民族精神的重任,所以被人称之为丰盛的精神大餐,称之为中国的新民俗,被寄予了无限的期望。一个细小的瑕疵都可能让人感到不爽,一个微小的纰漏都可能令人难以接受,甚至演员的一个发型、一个眼神、一句台词的疏漏都有可能让晚会减色。所以,为了保证晚会精益求精,保证晚会万无一失,晚会的举办者和导演们是想尽了千方百计、用尽了一切办法来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对节目是审了又审,对演员是挑了又挑,对台词是看了又看,对动作是定了又定。甚至为了保证效果,还取消真唱。结果因为导演的心悬着,演员的心提着,所以晚会就没有了生活的气息,没有了娱乐精神,更没有即兴的创造,没有了激情飞扬。一切都程式化、刻板化了,这样,最大的好处是不会发生预案以外问题。演员是完成任务似的把台词念完,把动作做完,观众则是应景式的看着节目,等到0点一到放完鞭炮上床睡觉,第二天亲友相聚有了话题,但是都是批评多于表扬,非议多于赞叹。
央视的春晚就在这种总想出新、出奇,总想调和众人口味,总想满足观众要求,又总是担心出现纰漏,在害怕发生差错的矛盾心态中一年一年地延续着,一年一年地举办着。导演叫难,演员叫累,观众也不叫好。一台荟萃了众多名星大腕的晚会,一台耗资甚巨的晚会,一台每年一次的全国顶级晚会,却越来越难在观众中引起共鸣,越来越难在观众中赢得喝彩,这对举办者,对导演、演员来说不仅是吃力不讨好,甚至是有些残酷。那么造成这个现状的症结在哪里?笔者认为:皆因我们对央视春晚的定位有些偏颇,让它承载了过多不应该承载的东西,给它加上了过多的人为的包袱。所以让参加晚会的每个人都感到了严重的精神压力,都有些放不开,所以,就少了精彩,缺了底蕴,没了亮点。
春节联欢晚会,从其本意上来说,就是为了在春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给大家创造欢乐,增添娱乐,使一年到头都在为生存奔波、为生活打拼、为理想奋斗的芸芸众生能够停下脚步,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感到生活的安宁,享受娱乐的快感,获得精神的愉悦。让全国人民都有一份美丽的心情,都有一份甜美的生活。所以,说到底,春节联欢晚会与其他所有的联欢晚会没有什么不一样的,还是一台娱乐晚会,而娱乐晚会的特点就是要有娱乐精神,要有生活气息。要能让人感到轻松,感到愉快。所以出点差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点纰漏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说不定,这些差错、纰漏还会阴错阳差地成为亮点,给观众带来娱乐。
所以,我非常造成春晚总导演郎昆的“容许歌手在激动之余出现一些纰漏”的观点。大声疾呼:为春晚“松绑”让娱乐归位!这样,可能会让春晚更有亮点、更有看点。也让观众更更加喜爱,更多赞扬!
|
责任编辑:赵莉莉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