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09/2/10 14:54:59 |
|
据近期《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在成都、武汉、重庆等诸多大城市推出一系列“购房落户”政策之后,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开忠教授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以拉动房地产市场的消费需求。
很显然,这位专家言论的预置前提,是各地几个月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振,而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始酝酿新一轮的救市政策。但是,这种用户口进行奖赏的救市方案,难免落入两难格局。
一个明显的推论,购房落房的受惠者,肯定不具有购房地所在城市户口,这部分人群之所以持币观望,并不是因为要面临“暂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的尴尬,而是依然高企的房价。虽然近来房价有做“俯卧撑”的情状,但总体还是保持在一个与普通民众收入不相适应的水平。即便有较小部分人群为了享受户口带来的教育、医疗等福利的诸多利好,而去购房落户,但对整体房市几乎无任何大力推动效应,原因正如网友在该新闻后的跟评所言:如果房价合理,又何需政策护持?
细察新闻,不难发现,把户口和买房挂上钩,究其实,是把户籍当作买房的一种奖赏。拿户籍作为奖品,旧闻很多:2003年,深圳市宝安公安局规定,凡保安一年内连续在现场抓获10名正在实施“双抢”的犯罪嫌疑人,区公安分局给予其本人迁入宝安户口的奖励。也是在2003年,昆明市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外地人员,奖品是昆明户口。与“鲜血换户口”不同的是,2005年,北京给5位获得了一项国家图书奖、鲁迅文学奖的新闻工作者的奖品是北京户口。2007年,宁波市给优秀外来务工人员落户。2008年,深圳市给农民工诗歌征文大赛获奖者的奖励是入户深圳。
既称奖品,当属稀有资源,因为如果奖励泛滥,其激励性等社会属性自然降低。由此看来,户口,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彩头。于是另一个问题从中凸显:奖励户口,证明户籍制度的不合理制约,已经异化到扩大区域特别是城乡沟壑,进而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层面。
当然,对深圳北京等地的户口奖励也不能一棍打死,毕竟在社会发展和公民合理流动的相互呼应下,地方上有先见之明的执掌人士都在进行各种试探性的、因地制宜的探索,都在朝着最终取消现行户籍制的方向努力。但是,这种由地方层面发动的改良,很难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根本性改革。因为二元户籍制度庇护下的利益格局已经形成,甚至成为一个痼疾。前几年为诸多地方采用、但又被一些地方相继取消的“购房落户”政策,就是一个反证。人口的流动瓶颈始终存在,社会的发展又从何谈起?
如此,房价高企,户口来激励,效用却有限;户口限制,经济发展又缺乏基础性的助推力,低迷的经济又必然影响房市(当然还有其它方面),两难格局就此形成。所以,对“购房落户”政策,恐怕只能抱谨慎的乐观态度。而且,因其具有对扩大城乡差异的事实后果,这样的建议,不听也罢。(张敬己)
|
责任编辑:秦延超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