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9/2/11 13:47:27 |
|
近日,“我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2009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结果揭晓,赵本山表演的小品《不差钱》获得春晚语言类节目第一名,这也是赵本山第11次蝉联春晚“小品王”。赵本山率领的东北方言小品大军,已不仅仅是央视春晚的顶梁柱,更是春晚不可或缺的元素。这再次推动了网络论坛中所谓“春晚北盛南衰”、“南北文化鸿沟”的口水战。
其实,从距离每年除夕夜前前后后的个把月起,大大小小的新闻媒体都会争先恐后“独家爆光”春晚内幕;自从网络发展壮大,挑刺、恶搞春晚等形式更是不断“推陈出新”,春晚话题“日益沸腾”。如此,“过年拿春晚说事儿”这事,已经如同于80--90年代的大年三十晚上,全国人民共同期待的文化年夜大餐--春晚,一样重要。
央视春晚:海南收视率全国最低
从2月2日央视公布的2009春晚收视率上,人们发现:春晚收视率由北向南大致呈下滑趋势,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的收视率超过了85%,而与之相比的我国南方三省份广东、广西、海南收视率甚至未超过10%,海南的收视率全国最低仅1.3%,最大差距达到80倍以上。
央视春晚的收视率公布以后,不少网友感慨:春晚俨然已经成为北方人民的春晚。
在海口,记者了解到,大年三十晚上大部分市民会选择去饭店吃年夜饭,或者在吃过年夜饭后相约几个好友去茶艺馆坐坐,打打麻将聊聊天,还有的市民会选择前往海边放烟花、去KTV唱歌度过除夕,而在家里过除夕的市民也很少会选择看春晚,其他南方城市的百姓还会逛花市、去寺庙祈福……
海南省的其他市县地方民俗则保持较为完整,年三十各有各的过法,如临高县许多百姓会沿袭上千年的传统,婆婆媳妇一起在年三十晚上熬制有十几种配料、工艺繁琐的斋菜,为大年初一的全斋宴做准备。
正如网友“anvin2001”所说,“央视春晚根本提不起南方人的兴趣,大多数家庭都把春晚当成背景声音放着。”
海南大学影视传播实验室主任杨彬,90年代曾在广东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南方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性、文艺心理有着相当的了解。他说,南方主要是两广一带的百姓对央视春晚持有排斥的心态,这现象由来已久,除了气候差异、生活习惯、历史背景、风俗语言等客观因素影响外,南方观众被央视春晚多年的“冷落”,以及北方方言的优越感对南方观众的刺伤也是重要原因。
从日前天涯网友“两江书生”的帖子《从小沈阳火爆看春晚:一道长江为界的文化鸿沟》引发的网友热议中,不难看出南方观众对春晚的“不满”情绪。“两江书生”认为,央视春晚正逐渐衍生出一个东北军团出来。2008年的语言类节目近10个基本上是北方军团的节目,2009年除了有2个表现海峡两岸的题材外,也基本上是北方军团的,此前多年北盛南衰的格局依然没有变化。
除了春晚节目趋向北方文化外,还有不少网友认为,春晚节目主持人的台词也十分不贴近南方人的生活。网友“会飞的猫”说:“2008年春晚开场后不久,李咏和周涛就说了一些所谓的全国都要过的习俗,什么农历24、25、26、27、28和面,包饺子之类的。我是南方人,我们家根本没有这些习俗,这让我们无法理解。觉得不贴近我们的生活,自然也就融入不到春晚的欢乐之中。”
看来,央视春晚在南方越来越没有市场的尴尬将一直持续下去。
地方春晚:不见得必不可少
央视春晚如此,地方春晚又如何?
近三年来,地方春晚异军突起。上海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北京电视台主办的各大晚会都把赶超央视春晚收视率作为自己的目标。
如针对央视春晚“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封锁策略,湖南卫视反其道而行,总是第一时间向媒体公开春晚进展。该台认为,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并通过观众反馈及时调整节目内容,让节目更符合大众期望。针对央视春晚多为语言类节目的特点,上海东视春晚定位为“娱乐联欢,时尚派对”,旨在打造海派春晚,除明星外,阿拉的春晚更赢在了节目形式上。北京卫视的春晚则注重节目的“创意”, 2009年北京卫视为观众奉上一台极其特别的《新春狂想曲--2009BTV动画春晚》。在2009北京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牛群与大牛的跨国相声表演,模仿八音盒的浪漫芭蕾《芭比》等,都融入了创新元素。
除了这三家电视台,其他各省份也在尽力打造适合地方口味的春晚。电视媒体们可谓是花大价钱,绞尽脑汁,要把观众挽留在电视前面。但观众不见得就买帐。
属于80后的王先生,从小生长在海南,在吉林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业,现在是广东某机关的公务员。他说,他所呆过的这三个地方电视台办的春晚哪怕评价得再好他都“不感冒”,一是没时间看,有时间也不会看,二是,与其傻乎乎盯着电视,看一群演艺人员披红戴绿地耍宝,土死了,还不如上网找自己喜欢的视频看,或者到论坛里灌水,打游戏什么的,还有更多更好玩的方式度过春节。
经过奋斗累积了一定资本,生活富裕的魏女士,出生于60年代,她说,春节,她更愿意早早带着家人出国旅游,或者到人流较少的山庄安静地休息,避开人情世故。春晚,对她而言也就是一年当中的某一天的某个娱乐节目,没有特别的意义。
“春晚的收视下降将在所难免”,已经多年没有在春晚露面的朱时茂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春晚,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其实这也是正常现象,毕竟过去娱乐方式少,过年除了看春晚基本上没得选择。而现在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百姓的欣赏水平也提高了,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的百姓。随着时代的变革,守着电视机过年的观众日益流失,央视春晚都扛不住,更何况良莠不齐的地方春晚。
2008年12月24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透露,2009年春节广东不搞晚会。网友刘克梅在新华网发表博文说到,10年前我就注意到这种情况,各个地方台搞的春节晚会都没人看,因为那几天,大家都沉浸在过年气氛中,地方性晚会的吸引力绝对不会超过过年气氛。春节前后,各级电视台组织的晚会就不下3000台,艺术视野广阔的观众们已产生了审美疲劳。
作为时代的产物,无论是央视春晚,还是地方春晚,都将不可避免地从观众的“目不转睛”沦落到“伴音伴影”的地位。
娱乐春晚:也是种“过年”新形式
新时代,春晚不再是年三十娱乐唯一的选择,但是,春晚,这让全国人民吃了二十多年的“年夜饭”,不论这“饭菜”做得是否可口,众口是否难调,这“年夜饭”还是必须得做。
为了提高春晚节目质量,兼顾全国观众的口味,有人建议,央视春晚节目要全国筛选;有人建议,各省轮流主办春晚;还有人建议,大年三十,同时办两个春晚,一个南方春晚,一个北方春晚。
不管怎么办春晚,春晚终究还是个娱乐活动,是个主观文艺,总还会有人拿它说事。
过年不把“春晚”娱乐化就将被“春晚”娱乐化。对于21世纪网络时代的观众来说,探讨春晚的节目质量是乏味的,娱乐春晚是有趣的。或许,在春晚细节带来的欣喜中,陪春晚自娱自乐到底,寻找内心辞旧迎新的喜悦,这就是现代人过年的最新形式。
比如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刘谦春晚魔术高清视频分祯解说大揭秘、春晚主持人董卿口误片段回放、山寨春晚PK央视春晚、“春晚白衣MM”仍是个谜、南北文化鸿沟口水战等等……反正就是春晚那么点事儿。
现在的娱乐就是这样,观众们对春晚的期望就是看个热闹,起个哄,渲染一下节日气氛。对于忙活了一年的观众来说,大伙乐一把就行了,不需要较真。
春晚衰落了,而过年的情节没有变,不论春节你在哪,以什么样的方式过年,想必内心都会默默地祈祷,明年更好!
过年,快乐就好!
|
责任编辑:秦延超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