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省长助理、国资委主任赵杰接受本网专访
中国企业新闻网黑龙江频道讯(记者 王士伟 赵莉莉)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很大关注,为此,本网专访了黑龙江省省长助理、国资委主任赵杰助理。
以下为采访内容:
记者:省国资委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视察时的讲话精神中,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指导下,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赵助理:省国资委严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七个千方百计”保增长促发展,推进了我省地方国有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千方百计坚定保增长的信心。信心比黄金都重要。应对好全球金融危机,提升企业的保增长促发展的信心是首要的工作。我们坚持在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坚定信心;在上半年取得较好成效基础上提升信心;在加强改革创新、寻求新举措上强化信心。
二是千方百计抓好大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事关投资力度、结构调整的程度、保增长的速度,省国资委把大项目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突出出来,提出今年监管企业要推进80个大项目建设,其中有28个大项目被列入省政府今年重点推进的300个大项目之中。为抓好项目建设,我们与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制,倒逼任务落实;加强项目进程分析,强化动态指导;经常深入现场,具体破解难题,通过只争朝夕、精益求精、齐心协力、真抓实干,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千方百计抓好结构布局调整。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企业的科学发展首先取得于结构的合理程度,我们始终注意加强国有资产的结构调整、资源整合,鼓励企业强强联合、一体化经营,提高规模效应和抗风险能力。规划到2010年,在全省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100个,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20个,资产和销售收入“双超百亿”的大集团大公司10个;出资企业由17户调整重组到8户左右,形成投融资、能源资源、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现代服务业等5大产业板块。现在已经完成了省建工和省路桥两大具有特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集团整合为建设集团,近期将挂牌运行。我们又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就风电、农机、医药、油脂、交通物流等领域的整合组建大集团,组织了调研,待条件成熟将加快企业和资源整合重组步伐。我们还重点推动了龙煤集团发展非煤产业和省建设集团加快建设步伐。依托辰能风投发展高科技产业孵化平台,做大风投产业。加大政策性破产和依法破产力度,尽快使一些劣势企业退出国有。
四是千方百计深化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集团和重要子公司层面的股份制改革,未来三年内集团层面80%实现产权或股权多元化,一级子公司层面100%完成股份制改革。进一步优化资本、资产和组织结构,积极培育上市公司,争取3—5户出资企业或子企业上市。加强企业董事会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6户出资企业进行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监事的作用。加大厂办大集体改革力度和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力度,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条件。
五是千方百计抓好体制机制建设和技术创新。我们十分重视自主创新,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用高新和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进高技术、高素质人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强出资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培育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2个以上省级技术中心,形成2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的工作目标。去年,出资企业共获国家专利13项,路桥的技术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龙煤集团共完成科技项目304项。省建工集团在承建亚布力大冬会运动村五星级酒店中,探索出的“顶盖滑升暖棚法保温体系”施工方法,开创了我国严寒地区深冬混凝土框架施工先河。
六是千方百计抓好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我们一直提倡精打细算、过紧日子、过苦日子,压缩管理费用,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我们严格要求企业,今年管理费用要压缩10%,禁止装修办公楼和购买小汽车,会议费、招待费要压缩20%。各企业都想方设法提高资源利用率,挖潜增效,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加强物资集中采购,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贷款和税收筹划,降低财务费用和税金支出。
七是千方百计抓好民生工程建设。近几年,全省183万人完成了社保并轨,发放经济补偿金134.3亿元;龙煤集团为职工交纳了8.6亿元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偿还了拖欠14年之久的8.3亿元工资;在省里支持下去年又将历史上拖欠职工的5.3亿工资全部偿还,并向国家争取了6亿元补助资金,做实了个人医保账户,累计为1255名困难退休人员办理医疗保险。积极推动出资企业采取措施增收,确保职工工资稳步上涨。今年面对金融危机,我们要求企业即使生产经营再困难,也要争取不减薪,并做好对特困企业的帮扶工作。对重点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督查力度。做好维稳和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在企业重组调整、关闭破产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记者:省市两级国资委出资企业上半年经济效益怎么样?有哪些特点?
赵助理:上半年,省市两级国资委出资企业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想方设法保增长,千方百计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总体形势好于预期,呈现出“三增一好一超”的特点:
“三增”: 一是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96.7亿元,同比增加10亿元,增长5.4%。二是经营规模持续增长,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3亿元,同比增加14.8亿元,增长5.4%;三是社会贡献持续大幅增长,累计实现税金34.9亿元,同比增加6.8亿元,增长24.2%;至此,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金已经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态势。其中,省出资企业保持同步增长,略好于省市两级企业总体水平,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67.7亿元、应交税金2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6.8%、47.1%,增幅分别高于省市两级企业2.7、3.2、22.9个百分点。 “一好”:继3月份当月扭亏为盈后,经济效益持续好转,上半年累计实现利润20.7亿元,与上年相比虽然同比下降10.4%,但降幅逐渐缩小,比1-3月和1-4月分别缩减了52.2和39.9个百分点。其中,省出资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0.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1.5%,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不仅好于年初预期,而且好于一季度末时的预期;月度利润环比增速逐渐加快,4、5、6三个月利润总额环比分别增长14.3%、64.3%和60.3%;与上年相比虽然同比下降34.6%,但降幅逐渐缩小,比1-4月份和1-5月份分别缩减了43.4和6.3个百分点。
“一超”: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4.5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全年70亿元年度投资计划的35%,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记者:在完善和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黑龙江省国资委都做了哪些工作?
赵助理:省国资委从成立之日起,就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促进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截止2008年底,省国资委出资企业资产总额7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53.4亿元,利润总额22.9亿元,已交税金37亿元,比2003年分别增加18.5亿元、243亿元、25.9亿元、23.5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完善和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方面:一是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体系。明确国资监管责任主体,把监事会监督和财务总监监督有效整合,创新监管模式和监督方式,实现了“三个结合”(即定点监督和过程监督相结合,事前控制和事后检查相结合,分兵把口和联合作战相结合)、完成了“三个转变”(即实现了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转变,单纯财务监督向经营管理行为监督转变)。二是强化出资企业财务监管。制定了30余项财务监督制度。探索了财务预算、快报、决算“三位一体”的财务监督方式。坚持外审与内审相结合,形成了强有力的出资人财务审计监督体系。我委财务监督工作被评为全国国资委系统先进单位。三是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责任。每年召开落实出资企业经营责任工作会议,与出资企业签订主要经济指标责任书,明确年度目标。建立了“四位一体”的企业负责人管理考核体系(即出资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组织考核、经营业绩考核、企业监督检查和纪检监察考廉的“四位一体”的年度考核体系)。坚持考核结果与年薪挂钩,积极开展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完善了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加强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完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制度,制订相关工作细则,实现了国有产权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公开化和标准化。以理顺产权关系、强化产权管理为出发点,加强产权管理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交易。五是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加强以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改制后仍为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出资企业,全部建立法律事务机构。实施法律监管,有效处置历史遗留的重特大法律纠纷案件,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一是改善企业所有制结构。经过三年国企改革攻坚,改变了国有企业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实现了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截至2007年底,全省完成改制企业3352户,占应改制企业3467户的97%。其中完成改制的大中型企业197户,占全部应改制企业201户的98%。已完成改制的197户大中型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35户,占17.8%;参股、混合所有及国有资本全部退出162户,占82.2%。这一变化是我省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今年,我们又制定了全省国有企业未来五年改革计划,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意在进一步促进全省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的改善。二是促进我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资本大量退出,降低了国有经济比重,民营经济空前发展,国有参股、控股的混合所有占主体地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作用进一步凸显,各种要素市场体制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新格局。三是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国有经济实现了退而有序,进而有为。一批处于劣势地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先后从纺织、轻工、机械、造纸、仪器仪表、建材等14个竞争性领域退出。国有资本重点向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粮食流通、建筑施工和城市公益事业领域集中。四是基本解决改制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充分利用债务和解、分离办社会职能、社保并轨等政策,有效处置了企业债务、办社会和冗员“三大”历史包袱。我省改制的地方国有企业已经从困境中走出,正进入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五是创新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普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职工竞聘上岗,身份社会化,待遇和福利市场化;企业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取消行政级别,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公推竞聘,初步形成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多样化的经营管理者选拔方式;根据经济效益和本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决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水平,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经营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退、收入能增增能减的新机制正在逐步形成。5年来,省国资委出资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职工工资等多项指标都保持了年均两位数增长,其中利润年均增长近80%,创造了历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