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科科长。她,干练,自信,雷厉风行;她,斗志昂扬,巾帼不让须眉。从警22年,从派出所到户政科,再到出入境管理科,她始终坚守在服务群众的三尺窗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爱人民的深刻内涵。

初识杨波,是在东莱派出所的户籍窗口,一袭警服端庄娟秀,一身英气睿智干练。东莱精神锻就了她百姓至上的服务宗旨和守土有责的职业操守,“干一行就爱一行,就要干好这一行”,她是这么对自己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一做就是22年。

许多年来她坚守着她的三尺窗口,以饱满的热情迎来每一位焦急办事的群众,用周到的服务送走一个个满意离去的背影。记不清多少次将辖区走失的儿童和老人送回家,把群众遗失的物品送还失主;记不清多少次她顶风冒雪奔波市局省厅,把办好的户口和身份证送到腿脚不好的大爷大妈手中;记不清多少次她利用下班时间走街串巷熟记街道和单位,倒背如流如数家珍的回答把来考核派出所的省厅、市局考官弄得集体哑然;记得那次站在全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风采大赛的舞台上,她手举奖杯自豪的说,我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我是一名东莱人。在杨波从警22年的窗口生涯中,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并获得全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风采大赛三等奖。荣当省厅人民满意警官、优质窗口服务模范和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并获得区、市“三八”红旗手和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以及哈尔滨市优秀妇女工作者、城乡妇女岗位建功标兵称号,并获得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多项殊荣。同时出任哈尔滨市妇联执委、道外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和区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她所在的集体也被评为黑龙江省巾帼文明岗、全市公安战线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政风建设年优质服务单位,先进妇女组织等荣誉称号。回想起这些,她淡淡的笑着说,何足道,这是我应该做的,擦亮这窗口本就是我职责所在。

再识杨波,是在出入境接待大厅的窗口,她依旧雷厉风行,做起事来风风火火。200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出入境人员剧增,分局专门设立了出入境管理科。那年,面对这个格局凌乱,设备皆无的空房子,她没有被这吓倒,喜欢挑战和不服输的秉性激起了她高涨的创业热情。那些日子里,全科只有她一个人,她一人掰成了八瓣用,改建、装修、购置办公设施、办理试运行审批手续、协调分局招募办证民警都是她一个人的事。她参照市局出入境接待大厅的模式对办公场所格局进行改建。扒墙打隔断,在冒烟咕咚的环境里坚持指挥,装修磁砖的规格、装修材料的色泽等都是她亲自挑选,精心叮嘱。几十次奔波于分局、市局和省厅,上下协调,寻求支持。经过6个月的努力,全市第一家办证分大厅终于正式运行了,杨波又坐在一个崭新的服务群众的窗口,就像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一样她特别的开心和欣慰。大家都看着她整天舍家撇业的忙碌着,可谁能知道那一年她的儿子还不到1岁。

办证大厅是建起来了,可社会上知之甚少,人们依然集中在市局办理,看到市局大厅人满为患、群众焦急等候的场面,杨波真是比他们还着急。她与同志们在提高知名度上狠下了一番功夫,道外出入境大厅的宣传广告很快就登上了区政府、市局大厅的电子大屏幕,在各大网站、电台电视台发布消息广而告之,在市局大厅发放标明地址、电话、须知的温馨提示卡。办证群众络绎不绝的来了,杨波又犯愁了,群众来了,要是服务质量上不去可不行。她号召民警们与群众进行换位思考,并推出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开通全市唯一一家查证专线和学生办证直通车,设立短信提醒和上门送证等服务举措,迄今已有近千人受惠。她自创的“三勤工作法”、“五访机制”被省公安厅出入管理局采用并在全省系统内推广,中央媒体采访团对此也进行了专题报导。

出入境窗口成立的9年来,杨波和她的战友们用一腔热情践行着服务为民的诺言,感人的故事不胜枚举,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省某医院组织100余名医生赴俄罗斯交流,当了解医生们的作息时间与大厅相同,只能分批地在工作时间请假来办证时,杨波立即启动了特事特办方案,全科民警利用两个中午的午休时间为医生们顺利办理了护照。一名哈尔滨籍演唱家申请办理港澳证签注,她与大厅取得联系并说明了因其要参加“哈夏”音乐会演出,无法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前来办证,杨波立即组织民警开展预约服务,按照约定时间在下班后为刚刚下飞机的该名演唱家办理了证件。一天午休她和同志们正要去食堂,发现一个老大娘因未满月的外孙哭闹无法拍证件照片在发愁,于是杨波和民警们有在制造声响吸引孩子,有在蹲着扶孩子,有的帮纠正姿势,终于在30多张照片中选出一张合格的,再填表、复印、受理完毕已是1点多了,送走大娘,杨波和同志们吃着方便面欣慰的笑了。

杨波视群众为亲人,为实现人生价值她付出了超常的代价。谈及家人和孩子的时候,她的眼角不免有些湿润,言谈中对家庭充满了愧疚。父母双亲有病住院她不曾陪护过,她说她离不开窗口;儿子幼儿园家长会她更未曾出席过,她说窗口工作需要她。孩子上幼儿园她很少接送,一段时间被老师误解孩子是成长在单亲家庭。孩子3岁那年发烧住院11天,最大的心愿是象别的孩子一样躺在妈妈怀里打点滴,可这个愿望从没有实现过。孩子流着委屈的泪水,幼小的心灵永远无法理解在妈妈心中还有什么比宝宝更重要的。
杨波就是这么要强,她把事业看成是眼睛、心脏、生命,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干部年假更是多年未曾享受过,但她从不后悔。她说“孩子可以放下,她的窗口不能放下,孩子放下有人看护,窗口放下了群众出行的路就不顺畅了”,她就是这么一个人。

三识杨波,在遣送缅甸籍非法入境人员的路上,她英姿飒爽,沉稳矫健。出入境工作不仅仅是办理出入境证件那么简单,外国人管理服务更是工作的重头戏。杨波在这国际窗口中始终以公正公平的执法展示着中国警察的良好形象。2009年末,一韩国公民在哈发生车祸住院治疗造成签证超期滞留,考虑其特殊原因和困难的家境,杨波协调分局、市局有关领导,只对其予以警告从轻处罚。一个月后,韩国大使馆官员给她打来电话,代表韩国政府感谢她对韩国公民给予的善待和礼遇;医科大学的一名外国留学生生活困难,杨波协调驻地派出所解决其租房难题;一名越南妇女走失,她与民警多方寻找帮助其与家人团聚。最令杨波津津乐道的是那次遣送缅甸籍非法入境人员的故事,她说,那是她人生不寻常的一次阅历。还记得那是四年前的事,在几经协调上级部门并多次向缅甸政府发出照会后,道外出入境管理科终于得到批复将半年前非法入境的缅甸籍人员西方遣送出境。杨波带领2名民警往返9000多公里前往位于云南普洱市边境的孟啊口岸将西方成功遣送出境。在途经400多公里的盘山道上突遇暴雨引起前方道路多处塌方无法前行,他们一行4人被困车中长达9个多小时。为了能让道路救援车辆顺利到达现场,2名男民警冒雨疏导车辆。在漫长的3个小时里,西方抓住了和杨波独处的机会,先是恳求放了他,当遭到严辞拒绝后他的情绪愈发燥动,多次有逃脱迹象。为了能安抚住这个偷渡人员,杨波唯一能做的只能是与其开展攻心战,当言谈中发觉他很爱他的孩子时,杨波迅速抓住他的这个软肋,和他不停的提孩子谈家庭,和他讲没有父爱的孩子是多么可怜……原本一言语不发的西方开始抽泣,继而变成嚎啕大哭,杨波成功了,她用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和为人母的感染力打动了这个“小黑人”,让他放弃了逃跑的念头。就在西方即将跨过国境线那一刻忽然转过身来,向杨波及2名民警深深鞠了一躬,用他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说:“谢谢你们,我还会来的。”他表示回国后一定努力赚钱,争取早一天以合法的身份带着全家再来中国,再到哈尔滨,因为那里有他永远铭记在心的好警官……

大家眼中的杨波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就舍不得她的那个窗口。她总是笑着说,她这辈子就是为服务群众的这个窗口来的,窗口有她难以割舍的情怀,窗口是根线,连着她和群众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