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近日网络上关于“香港消委会揭露:哈啤验出呕吐毒素!”的信息上了热搜,由此引发“厂家回应:只在内地才销售”、“只害内地人”、“中国食品不安全”等等直指哈尔滨啤酒乃至质疑中国食品安全的负面信息。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前两年“海天酱油”被黑的往事,当时由于企业回应不力,导致企业品牌声誉、企业经济利益都受到极大伤害。此次哈尔滨啤酒事件引起中新智库舆情中心注意。为正本清源,还公众一个事实真像。中新智库以专业的精神和专业的态度,对相关信源做了追踪溯源,从传播的时间、轨迹与路径,看一个正常商品检测的经济信息如何被“有心人”运用蒙太奇(剪辑)、移花接木、断章取义等手法,被打造成一个“有毒”产品的全过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供大家分析研究。
第一波报道
香港媒体“橙新闻”
香港门户网域名为“www.orangenews.hk”。2024年4月15日 下午2:40发布标题为“消委会测试30款啤酒均含生物胺 哈尔滨啤酒验出呕吐毒素”的文章。
“橙新闻”新浪微博于2024-4-15 15:57发布(原文链接:https://weibo.com/5507836092/O9Q6xm08W)。
“橙新闻”头条号 于2024-04-15 16:00发布(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8000003735880232/)。
原文截图如下:

文中提到:
“「哈爾濱 HARBIN 麥道啤酒」中檢出嘔吐毒素DON,檢出量為每公斤26微克;但如以體重為60公斤的成年人計算,即使一日內飲用4罐仍屬安全水平之內。攝入過量嘔吐毒素DON後30分鐘內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以及發燒等徵狀,與其他胃腸道疾病的徵狀相若,不易分辨。
「哈爾濱」廠商回應指,從未將是次檢測的產品進口到香港以及銷售;該產品一直以來只在內地生產及銷售,整個生產及銷售過程均符合內地相關法律法規。”
源信息里强调了“符合内地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说“不符合香港法律法规”食品安全。读者从上下文很容易产生“检测结果符合内地法律法规,但不符合香港法律法规”的印象。因为公众潜意识认为如果符合香港法规,那为什么还要报道呢?
可是,如果不符合香港的法规,这里怎么不说明白哪里不符合呢?那检测结果到底是不是符合香港的法律法规呢?香港对DON的食品安全标准到底是怎样的呢?
全都没说!
这里虽然容易让人误解,但表达还算说的过去。虽然给人一种在说啤酒不安全的印象,细读知道他是说“攝入過量嘔吐毒素DON後30分鐘內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以及發燒等徵狀”。而不是直接说啤酒摄入过量引发症状。
第二波转发出现误导性的报道
第一个有误导性的报道来自中国国际啤酒网
原文链接: http://haicent.com/list.asp?id=99506。
截图如下:

该文说:
香港消委会验出1款啤酒样本「哈尔滨 HARBIN 麦道啤酒」检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呕吐毒素),过量摄入后30分钟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以及发烧等征状。
注意,这里把原来的两句话中间的句号“剪掉”了。
后半句“摄入后30分钟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以及发烧等症状”的主体从原来的DON呕吐毒素变成了哈尔滨啤酒!
已经与早期信息不符了
是编辑太不专业,还是有意为之呢?
另外“中国国际啤酒网”服务器在香港,其域名没有在大陆做ICP备案。
微博平台转评
2024-4-15 19:47 微博号”我是西蒙周“转发上述橙新闻在官方微博的报道,并评说:
“哈尔滨”厂商回应指,从未将这次检测的产品进口到香港以及销售;该产品一直以来只在内地生产及销售,整个生产及销售过程均符合内地相关法律法规。看来,内地和香港的标准还是不一样,到底是一国两制!
该微博用户有288万粉丝,该帖被快速转发。
香港媒体直接抹黑
2024-4-15 20:30 香港 媒体”点新闻“ 的 微博直接说产品有问题了。

大公网更直接说产品有毒

留意一下“大公网”的身世。大公网主办方是《大公报》
2016年,《大公报》与香港《文汇报》合并组建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

微信公众号报道
第一个公众号报道,来自“信报手笔”IP地址中国香港。报道见下图标题,也是直接说啤酒有问题了。

产品真的有问题吗?
检索“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一条相关结果如下图:

如上图,一篇《国内外呕吐毒素限量标准》的论文摘要中说:
全世界有37个国家针对食品或谷物中的呕吐毒素DON已有相关限量标准。我国国标GB2761—2011中规定了谷物及谷物制品中(包括玉米、玉米面、大麦、小麦、麦片和小麦粉)DON的限量标准为1000μg/kg。美国的FDA(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规定食品中的DON的安全标准是1mg/kg。
上文说中国是1000μg/kg,美国是1mg/kg。注意,这里中国和美国用的计量单位不同,中国用的是微克每千克(μg/kg),美国用的是毫克每千克(mg/kg),1000μg/kg=1mg/kg,中国和美国的安全标准是完全一样。
香港的食品安全是什么标准呢?这一系列报道中,都未提及。
哈尔滨HARBIN 麦道啤酒检测到的霉菌毒素DON为26μg/kg,这个剂量远远低于中国和美国的安全剂量。
也就是说香港消委会的检测结果实际上证明产品完全是安全的!
信息再一次演变成了“致癌物”
一个叫”优选消费测评“的自媒体标题乍一看更吓人"香港消委会测评出炉,国内知名企业被检出三类致癌物!"如下图:

那么,什么是“三类致癌物”呢?
肯定有不少人把这个词理解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致癌物”,其实“三类致癌物”是医学名词。看百科的定义“对人类致癌性可疑、尚无充分的人体或动物数据的致癌物”。
用白话说,就是“对人类致癌性可疑,没有实验数据,不知道其致癌性质”的物质。

文章“香港消委会测评出炉,国内知名企业被检出三类致癌物!”之后被“新浪财经”在百家号转发。
媒体号“天天在线行业汇”,发布“哈尔滨啤酒在香港检出含有呕吐毒素,外资母公司遭本土品牌围攻”,该文迅速在多平台大量转发。
至此,围攻哈尔滨啤酒所需要的材料都齐了。
之后,又以此为依据大肆“报道”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政府监管问题等等等等。
而所谓的证据,其实来自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