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12/31 10:52:23 |
|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我省森工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发展特色经济,组织动员富余职工向森林管护经营、林下多种经营领域战略转移,至今累计创造40多万个就业再就业工作岗位,为保障民生,构建和谐森工,实现林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森工林区原有职工72.5万人,随着木材产量的大幅调减,下岗职工接近44万人。省森工总局千方百计采取应对措施,不但使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部分职工还“因祸得福”,成了富裕户。
省森工总局高度重视职工再就业工作,成立了由总局长牵头的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林管局、林业局还建立和完善了相应机构,形成了各级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使促进就业再就业成为常抓不懈的一件大事。他们把林下经济作为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再就业的突破口,扶持发展具有森工特色的种植、养殖、采集、加工、餐饮服务、森林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发展小型加工和服务业,充分挖掘和发挥其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潜力,扩大就业。绥阳林业局黑木耳种植,实现了“一年一大步,两年成规模,三年成支柱”的奋斗目标,今年黑木耳产量已超过1亿袋,吸纳了1万多个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林区至少有15万人从事黑木耳产业,年人均收入万元左右。
林区普遍实施了再就业援助工程,以保生活、促就业为主题,广泛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资金、送服务”活动,采取一帮一、领导帮扶、社会援助、公益岗位安排等多种形式帮扶就业,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推进就业援助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以技工学校为龙头,各林业局培训基地为补充的再就业培训基地已有35个,年可培训4.2万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用培训为基准,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创业能力。有劳动能力的下岗职工,可基本实现再就业。
“要致富,闯新路,出劳务”,也是森工林区就业再就业的一个途径,通过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劳务经济”也成了一个亮点。年初以来,林区走出去的打工者,已近1.8万人。
|
责任编辑:秦延超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