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2009/1/7 10:20:57 |
|
各行优惠细则出台后,不止一位网友质疑:为什么不能通过电脑自动转息,而是逼着购房者在规定的短时间内“申请”?本来只是写个电脑程序的问题,却还要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排队买粮”方式解决,这算不算缺乏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下的一种垄断傲慢?
沉默多日之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四大行终于在新年第一天松口,分别推出了关于存量房贷利率优惠的具体措施:只要2008年10月27日前执行基准利率八五折优惠、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优质客户,原则上都可以申请七折优惠利率。
对优惠细则翘首期盼已久的“房奴”和跃跃欲试的“准房奴”们,在兴奋之余,却被“原则”弄得晕头转向。“原则”是什么?谁说了算?不光购房者看不明白,银行似乎也说不清。而细则中“申请”的要求,就更加莫名其妙,为什么享受折扣还需要申请?难道不申请就不打折了?
各有各的原则
央行去年10月份公布的房贷新政并不包括具体细则,只督促各地各行自行制定具体执行措施。于是,各种“因地制宜”的“原则”便应运而生了。
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建行相关人士介绍,存量房贷客户需在1月4日到2月22日之间备齐材料,提交贷款利率调整申请。而申请后能否获得七折房贷,仍须经过银行的审核。在新利率批复之前,1月份房贷仍须按原来的基准利率折扣标准还款。
另据《北京晚报》的报道,截至5日上午,在北京地区只有农行、建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针对存量房贷客户推出了七折优惠利率。
而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原则”中,调整前执行基准利率八五折优惠、无拖欠还贷记录,只是享受七折利率优惠“原则上”最基本的条件。比如上海地区各国有银行相关人士均表示,存量房贷“原则上”还必须符合“首套”、“普通房”等要求。《新闻晨报》报道中一位沪上股份制银行就表示,该行针对存量房贷客户的利率调整,“原则上”必须首先满足“首套自住普通房”的标准,否则,即便是本行或他行的VIP级别客户也难以获得七折优惠。
根据《安徽商报》的报道,农行安徽各分行的客户在提交房贷的七折优惠申请之后,银行将根据客户的住房是否为首套、住房面积大小、房贷余额、个人信用,以及客户对银行贡献度等情况综合考量,再决定是否给予七折优惠。
一些地方的“原则”就更复杂了。《东方今报》关于郑州的报道说,光大银行表示,房贷的七折优惠利率只是央行的指导意见,他们对于首次购房者执行的仍然是八五折优惠利率;工行工作人员表示,对于首次购房、并且面积在144平方米以内的,才可以执行七折利率优惠,存量贷款暂时还没有特别优惠。
咨询难 申请更难
对于购房者来说,只要能多省点钱,看不懂“原则”没关系,鼻子下面长的是嘴,问呗。于是2009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很多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电话给银行个贷部门,咨询房贷七折优惠的“原则”。
据《广州日报》报道,4日一上班,银行个贷部门的客服电话几乎被市民打爆。该报记者拨打多家银行个贷部门的电话,发现几乎所有的电话都处于占线状态,没有一个电话是可以一次拨通的。据银行方面有关人士表示,其个贷部门的员工这两天光接受市民咨询就忙得焦头烂额。
综合各地媒体的报道,即使符合纷繁复杂的“原则”,客户也必须递交书面申请,由银行审核其是否具备利率下浮的资格,而这无形中又加重了购房者的“优惠成本”。
包括京沪在内,很多省市的银行都规定,申请手续需在2月22日前完成,于是好不容易弄明白自己符合优惠“原则”的购房者们蜂拥至银行,挤着办理“转七折”的申请手续。
据《苏州日报》报道,4日上午10时许,该市建行干将路支行二楼偌大的营业厅里,挤满了前来申请存量房贷利率“转七折”的市民,排成的长队转了好几个弯。而该市中行、农行各支行4日夜里就已经有大量申请“转七折”的市民开始排队,银行也不得不因此增派人员、加班加点以满足市民需求。
银行排队的问题本来就是个顽疾,现在“转七折”的申请更使之雪上加霜。《广州日报》甚至专门撰文提醒市民,为了避免多跑腿浪费时间,市民在前往银行申请前,最好先打电话给相关银行的个贷部门,问清楚情况。申请时务必携带贷款人本人身份证、供款存折原件,如果贷款人为夫妻两人,则需两人亲自到银行签字,不可代办。看来,为了凑时间,夫妻俩非得为这件事请假不可。
根据焦点房地产网上的一项关于“存量房贷利率7折优惠”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40%的受访者认为享受这一优惠很难,另有36%的受访者认为要等一段时间才知道。相形之下,只有15%的受访者认为申请不困难。 (实习生尹平平、刘晶瑶)
|
责任编辑:秦延超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