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09/1/7 13:41:30 |
|
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委全会上,省长黄华华深有感触地脱稿谈了一段对铺张浪费现象的看法。他说:“搞一个文艺晚会不得了呀,那些明星大腕一个晚上唱一首歌就要二三十万。”(1月6日《广州日报》)
近年来,社会上遏制公款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的呼声不绝于耳,从中央至地方也相继出台了相关制度规定,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黄华华省长脱稿怒斥“公款追星”便是典型的例子。有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各类公款消费公车消费总数高达9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30%左右。前不久的《学习时报》更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我国的行政成本增长了近百倍,远远超过了GDP的增幅。显然,这与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民众的基本愿望和建立廉洁政府的改革诉求不相符合。
像在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款追星、公款出国方面的挥霍浪费,并非由于不透明,没人知道;相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人们早就指出,公车消费,起码有三分之二不是为“公”的;每年巨额的接待费用,大部分是可以节约的;公款追星,成了某些腐败官员脸上贴金、显示政绩的拿手好戏;公款出国,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官员们的免费旅游。这些事不是看不清,而是路人皆知。但是,真正改起来,却是那么步履维艰,有点“行不得也哥哥”味道。这说明,光“透明”还不够,还要对“透明”出来的问题,抓住不放,动真格去解决。
按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公款消费的种种具体表现,除了用公款赌博可以被定罪量刑之外,其他诸如吃喝、旅游、追星等等名目,形态上包装有“公事公办”的外衣,内容上亦未升及法律禁止的层面,而成为私欲得逞公帑流失的大黑洞。公款消费的问题,本质上同样是公权的空间尺度问题。遏制公款浪费,不仅要对公共财政的具体使用上进行有效地监督,而且要对公共财政投入的方向上加以严格的约束,让公共财政支出必须以公共需要为前提。我们期待通过完善立法、严格执法、阳光运作,使过度膨胀的公款消费得到有效遏制,让过高的行政成本尽快地降下来。这样做,不仅在经济困难之际有利于增进公众福利,而且在政治上有利于提高政府威信。
|
责任编辑:赵莉莉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