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万应慧 发布时间:2009/1/17 10:49:10 |
|
假如你去买东西,有人为你叫好,可能造你一愣。假如你掏了自己的血本去买东西,还有人为你叫好,恐怕你自己也犯合计,啥意思?
消费是什么?通俗说就是吃吃喝喝买买用用。今天,有人给消费戴上一顶让人热血沸腾的帽子,爱国!据1月14日《新京报》报道,一位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议:发动一场爱国消费运动,具体做法是让每个人、每个单位把他们一年的收入都消费掉。
从直线道理上来看,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消费确实能拉动内需,能带动就业,能促进经济,所以说“消费算爱国”不算错。但在“消费算爱国”的话语背后,我们至少弄清楚两个层次的关系。
第一,“消费算爱国”,但不能以消费多少比较爱国热情。消费本来是人们根据自己需要和自身储备而进行的社会行为,人人都要消费,或多或少而已。如果我们盲目赞同“消费爱国论”,就会有大吃大喝者得意洋洋,人家脑满肠肥之后还闹个爱国;如果我们盲目赞同“消费爱国论”,就会有勤俭持家者羞于面对祖国,对不起,我没咋消费,呵呵,这是哪跟哪啊;如果我们盲目赞同“消费爱国论”,就会让很多人把家底花光,那么,未来呢?
第二,“消费算爱国”,但使劲消费的人不都是爱国者。举个例子,某贪官贪了不少钱,现在拿出来可劲去花,今天买汽车,明天买别墅,但这个贪官肯定不是爱国者,连百姓都不爱,谈何爱国?
把一年的收入都花掉,这看上去是个非常有豪气的建议。但是,无论家无论国,都是要量入为出,必须得看着兜里那点钱过生活。孩子明年考大学,爸妈身体不咋好,单位可能挺不下去了,你让他把一年的收入花掉,他敢这样潇洒吗?
实际上,在经济不好的时候,积极消费确实是一种爱国方式。你买点东西,工厂就多卖点东西,工人就会有活干,工人就会改善生活,这当然是好的循环。问题在于,狠呆呆的“爱国消费运动”,让大家 “把一年的钱都花掉”,那不叫积极消费,那叫盲目消费!那是败家子行为!
等我们到了工资足够多,兜里足够鼓那天,我们觉得孩子读书的钱有了,老人看病的钱有了,生活也确实需要改善了,消费自然就上去了,对未来的信心也自然就有了。
|
责任编辑:赵莉莉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