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08/9/12 10:44:30 |
|
影响 外资向大豆主产区渗透 压榨中心逐渐转向沿海
此前,我国大豆压榨工业已经形成了东北、沿海和内陆地区等五个大豆压榨圈,而东北地区的企业基本上以压榨国产大豆为主。随着进口大豆的不断增加,压榨中心已经逐步向沿海地区转移,同时,集中在东南沿海的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开始采用进口大豆。再加上外资对原料采购的控制,也造成大豆产区农户卖粮难,种植面积的持续下降,形成了一个产业恶性发展的循环。
知情人士透露,九三油脂除了在黑龙江全部采购国产大豆以外,在其他地方采购的是进口大豆。业内人士认为,九三油脂选用进口大豆或许在利润上能摊平收购国产大豆的成本,但是作为国内仅有的几家大型油脂企业,原材料也依靠国外,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无疑是危险的。
据黑龙江大豆协会产业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国际粮商已经将触角伸入到大豆收购领域,将对国内大豆产业实现绝对的垄断。因此,修补国内大豆产业链条已迫在眉睫,国家加大收储力度,发挥蓄水池的储备作用是发展本土大豆产业的重中之重。
效益低 农民“抱团”抗风险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位于黑龙江北部的黑河市的300多名农户为了降低种豆风险,成立了一个合作社,通过组织内部的市场信息传达,集体对外采购农药化肥、订货谈判,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希望改善目前大豆种植不景气的状况。
记者采访了一家名为黑河金秋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何树文,他说,作为农民,希望能够想办法提高农民收益,这个合作社不收农民的钱。他现在还会看大豆期货的行情,向合作社的农民传递一些市场信息,避免盲目地种植,并且请专家给农民讲大豆种植知识,帮助农民增产。何树文告诉记者,2003年、2004年大豆价格就涨起来了,到2005年,当地大豆价格跌到了1.05元/斤,而种豆的成本就到了0.85元/斤,赚不到什么钱。再加上没有获得市场信息的渠道,又不了解市场大的趋势,所以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出手机会。
何树文告诉记者,他现在开始跟一些大型的加工厂联系洽谈采购,同时还会找一些高蛋白生物制品公司寻求合作,希望把豆子卖一个好价钱。
延伸产业链 外资仍伺机而动
外资除了在南方大量兴建加工厂,增加大豆进口外,已经在贸易、原料采购上向大豆主产区渗透。从2005年开始,由新加坡丰益集团和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ADM公司合资组建的益海集团就在黑龙江大豆主产区之一的佳木斯投资10亿元,建造了全省最大的粮食深加工项目,对水稻、大豆、玉米等进行深加工,产品加工链达到16个,旗下控制的大豆压榨企业12家,年压榨能力超过1000万吨,占中国市场约14.3%的产能。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外资已经开始深入到东北主产区,并且已经对各种粮食作物进行渗透,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占据了整个产业链条,整个市场和产业就会被外资控制。
对此,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向记者表示,一些地方干部以招商引资为动机,不顾产业全局,加上一些灰色因素,这些都是外资疯狂向大豆主产区渗透的内因。同时,他表示,当务之急是国家要完善国际贸易的有关法律,填补法律、政策空白。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加大国家储蓄库存,用于平抑市场供需缺口,同时对农民加大财政补贴,鼓励种植是扶持国内大豆产业的首要举措。
|
责任编辑:赵莉莉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