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9/2/24 11:05:32 |
|
今年1月起,浙江慈溪市在全国率先施行“廉情公示”,向社会晒官员的资产家底。公示内容涉及官员的房产、汽车等财产,官员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情况,配偶和子女工作(求学)、名下房产等情况共24项。(2月23日《新京报》)
公示并不是公开,因为廉情公示只是相关制度的延伸,是原有基础上的深化,并不是按照财产公开制度进行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公开“廉情公示”只公示了3天,然后就撕掉了,在撕掉后,社会再想知道干部财产情况,恐怕就不太可能了。
但是,我们不能不说“廉情公示”有着巨大的意义,它把干部的财产情况向社会公示,让更多的人知道干部的财产情况。这样的公示实际上已经很接近财产公开了,它已经消解掉了干部财产向社会公开的很大一部分阻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廉情公示”再稍微走一步,就是财产公开。这似乎应当容易得多,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慈溪市委书记认为财产公开制度可能十年都难突破。
财产公示了,但公开为何却如此艰难呢?有人说是遇到了阻力,这可能不假。在1988年,中央高层就提出要施行官员财产公示。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财产收入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但后来一直未能实际进入立法程序。
说实在的,“廉情公示”可能也遇到过很大阻力,可是为什么却能一下子就能实行?我们从报道中发现,该市纪委、组织部将在各个单位内对公示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测评,测评不满意票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经核实属实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责任追究。这说明群众对公示有很大的发言权、决定权,如果一个干部不“廉情公示”,显然不能测评合格。
由此,我们不难总结出,财产不能公开,其实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干部发言权太大,而群众发言权很小甚至根本就没有。群众一旦没有发言权,无论多么容易的事情,也难以办成。相反,如果我们能像慈溪“廉情公示”那样,让群众决定,我想再难的事情也可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
干部财产走到公示这一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是到公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缩短这段曲折艰难之路,关键还在于还权于民。如果群众手中真有监督权、发言权,有多少干部还真敢不公开财产,财产公开还真的十年都难突破吗?
|
责任编辑:秦延超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