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4/24 15:15:34 |
|
中国企业新闻网哈尔滨综合电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确定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我省地方国有经济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坚定信心,奋力开拓,在全省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客观判断形势,坚定地方国有企业保增长、促发展信心
省委、省政府对今年的经济形势作出了客观、准确的分析判断,这对地方国企正确面对困难、扎实开展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
今年地方国企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复杂、严峻,挑战和压力前所未有。从大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继续蔓延,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需求严重萎缩,价格下降,订单减少,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从省内看,占省政府出资企业收入70%、利润80%的龙煤集团所处的煤炭行业下行影响重大,煤炭总体上供大于求,价格和需求持续走低,其他出资企业以丰补歉难度加大。从企业方面看,我省地方国企大部分还处于成长期,原始积累少,总量小,整体应对危机、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
与此同时,地方国企在应对危机,保增长、促发展上还存在着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首先,铁路公路大发展、房屋建筑市场扩大为投资、建设、路桥等企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其次,国家一系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放宽了信贷闸门,企业可获得较大的信贷支持,资金紧张瓶颈有望缓解。再次,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使石油、煤炭、钢铁以及企业的生产资料价格降低,企业成本压力减少。再者,全省保增长、扩内需力度加大,“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任务的实施,为企业发展迎来了春天。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省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省委、省政府驾驭全局、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这为国企战胜困难和风险,实现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突出抓好六项工作,提高地方国有企业应对危机能力
今年全省地方国有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增长、促发展为目标,以防止大幅下滑为重点,以加大项目投资为牵引,以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出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概括地说,就是要紧紧把握“抓好项目、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关注民生”五个着力点,做好六项工作。
第一,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全面实现保增长促发展目标。地方国企要切实把保增长、促发展的重点放到抓好项目建设上,利用目前的好政策、好机遇争取多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大项目,为保增长提供支撑。省国资委确定2009年出资企业安排80个项目,重点推进30个项目。同时,抓紧谋划50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额70亿元以上。
第二,促进结构布局调整,不断提升国有经济控制力。要继续加大地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加大企业调整重组力度,鼓励优势企业、关联企业强强联合、一体化经营,提高规模效应和抗风险能力。省国资委将重点推进省建设集团尽快挂牌运营,实现资产和销售收入双超百亿。依托辰能哈工大风险投资公司发展高科技产业孵化平台,做大风投产业。加大政策性破产和依法破产力度,尽快使一些劣势企业退出国有。
第三,深化公司股份制改革,为国有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层面和重要子公司的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战略或财务投资者,实现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企业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外部董事、业绩与薪酬考核等综合考评体系,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监事的作用。省国资委在龙煤集团、电力开发公司、铁路集团3户企业进行试点,探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子,初步实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目标。
第四,强化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制,培育创新文化。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要积极引进、集聚和用好一批高技术、高素质人才,有条件的企业要采取联合或兼并科研机构、研发中心等办法,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要有计划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第五,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严格管理中提升经济效益。地方国企要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努力降支降耗,提倡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管理费用要压缩10%,禁止装修办公楼和购买小汽车,严格控制工资增长,大力压缩会议经费,会议费、招待费要压缩20%。封存一半公车。加强物资集中采购,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贷款和税收筹划,努力降低财务费用和税金支出。
第六,始终关注民生,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克时艰。推动企业采取措施增收,力争职工收入不降低,即使生产经营极其困难,也要争取减薪不减人。关注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保障。做好对特困企业的帮扶工作。对重点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督查力度,严格杜绝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做好维稳和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群体性事件。在企业重组调整、关闭破产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作者系省长助理 省国资委主任)
|
责任编辑:秦延超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