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灯是北方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勤劳智慧的哈尔滨人因势利导,巧妙地把气候寒冷这一劣势转化为冰雪旅游优势。是哈尔滨人让冰灯这个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哈尔滨是冰灯艺术的发祥地,哈尔滨的冰灯,规模由小到大,工艺由粗到精,灯光由简到繁,经久不衰。4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民间小院登上大雅之堂,从冰灯游园会起步发展到国际冰雪节,给哈尔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有目共睹。
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哈尔滨冰雪文化奋起腾飞的三十年,追忆它的发展与变迁,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的变化;见证了人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展现了三十年来哈尔滨这座城市发展的巨变。
首届冰灯游园会挤丢的棉鞋好几筐
“1963年第一届冰灯游园会,整个城市万人空巷。”今年72岁的张永滨老人,1963年是兆麟公园工作人员。他说:“第一届冰灯游园会没有专用票,当时公园门票是5分钱。冰灯游园会当天,公园在门票上印了票务专用章后作为冰灯游园会门票,售价为一角钱。”张永滨老人还清晰地记得,1963年2月7日(农历正月十四)冰灯游园会开园第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涌向兆麟公园。当时,公园开设了30个售票口,公园大门仍险些被游人挤破,无奈,公园干脆敞开大门,任人涌入。当天的游人量高达15万之众。“闭园后,工作人员仅丢失的棉鞋就捡了好几筐。”游人的热情让公园不得不把原定的三天展期又延三天,在这6天中,游人总计25万人次。
第一届冰灯游园会的举办,彻底改变了哈尔滨人冬天枯燥、单调的生活。时至今日,首届冰灯游园会的盛况仍让当时的经历者津津乐道,也就是从那时起,作为冰灯艺术展地的兆麟公园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无可替代。
小小门票折射冰灯艺术的发展
“看看,这么多年冰灯游园会门票变化多么大呀。”在收藏家朱俊峰老人的收藏品中,冰灯游园券、冰灯纪念章、冰灯照片,一一记录了冰灯的发展变化。
朱俊峰的收藏中,哈尔滨市第九届(1983年)冰灯游园会入场券的尺寸与现在的5角钱纸币大小接近,纸张就是如今街上最便宜、薄得几乎透明的宣传单用纸,白色的纸上印着红色的字体,票面设计十分简单,也没有印票价。单面印刷,只印有游园会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举办单位。可以说那时的门票印刷从设计到风格,存在不少的缺憾,但也正是这些缺憾反映出那时人们思想的纯朴、意识的简单。
从1990年的冰灯门票上就可以看到变化的迹象:门票的纸张厚了,印刷的颜色丰富了,还印有1元的票价和兑奖号。花花绿绿的门票展现着冰灯游园会的发展与壮大。不仅门票的尺寸由最初的5角钱大小到如今明信片大小;门票价格由1角钱、5角钱、1元钱、4元钱到10元钱,再继而升至20元、40元到现在的55元;票面上由简单的文字到配以精美的冰灯照片;门票的印刷由最初的两种颜色到如今的套色双面印刷,门票的背面也印上了广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票面上的标注由“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到“中国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注解由拼音变成了英文,哈尔滨的冰灯已经走向了世界。
1983年 冰灯游园会门票
1990年 冰灯游园会门票 票价: 1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门票 票价: 10元
2004年 冰灯游园会门票 票价: 40元
中断12年冰灯发展突飞猛进
首届冰灯游园会不仅轰动全城,还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在以后的三年的冬季,冰灯游园会都在兆麟公园如期举行,同时,儿童公园、香坊公园(现在的尚志公园)也都作为冰灯游园会的分会场进行冰灯展览。
然而,文革期间冰灯游园会被迫中断,直到1979年元旦,冰灯游园会才再度露面,从制作、设计、形式以及规模和构思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第一届冰灯游园会总体规划简单、粗糙,展出的冰灯几乎都是水桶、盆罐和冰模制作的冰灯和冰花。从第二届以后就有了整体规划和设计方案,并取材松花江的天然冰建造了大型的冰建筑和冰雕还有滑冰场。每届游园会根据所处时代都会突出不同的主题;而从灯光的运用上,也是从原始的蜡烛到灯泡,再到现在高科技的声光电结合。而在用冰量、规模以及形式上,更是在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在不断提高着。
改革开放后哈尔滨冰灯走出国门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提高,从游客的衣着就可显现。张永滨老人还记得在最初几届的冰灯游园会中,游人穿的都是黑色或深蓝色的棉袄,现在身穿裘皮的游客大有人在。游客也不再局限于哈尔滨的市民,从天南海北口音的外地游客到外国游客,哈尔滨的冰灯越来越吸引人了。
改革开放后,哈尔滨冰灯走出了国门,多次到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等地展出,并将众多外国友人吸引到中国来欣赏“原汁原味”的哈尔滨冰灯。可以说,哈尔滨的冰灯自1963年呱呱坠地之日,度过了无知的童年、青涩的少年,长成了婷婷玉立的少女,现在正以其成熟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小冰灯做成大冰雪开拓商机无限
“从1979年的第5届冰灯游园会到第15届,每届冰灯游园人数都在100万人次左右。”张永滨老人回忆说。小小的冰灯让冰城人意识到了冰雪带来的无限商机。政府领导由此产生了举办“‘哈尔滨之冬’冰雪节”的设想,以此扩大哈尔滨的影响。1985年开始,每年1月5日开始都要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哈尔滨冰雪节活动,并成为哈尔滨特有的节日。如今,冰灯游园会已发展成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并已举办了24届。
冰雪节以冰灯游园会为中心,把经济贸易与冰雪文化、艺术、体育、游乐、旅游融为一体,不仅满足了市民的多种精神需求,更提高了哈尔滨的知名度和开放度,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届冰雪节期间,接待国内外游人200多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比上一年增加84.5%。首届冰雪节科技成果、产品交易会有全国20多个省市近万人参加,交易额近200万元。
小小的冰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让哈尔滨人从南来北往的游人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商业意识逐渐在头脑中潜滋暗长。行行业业、方方面面无不呈现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气象。
冰城的冰雪,以她独特的魅力、宽广的胸怀、巨大的潜能、火热的情感,壮美着冰城、展示着冰城、再造着冰城,为冰城创造着无以限量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