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要 闻 | 讴客 | 领导访谈 | 新闻调查 | 企业动态 | 招商合作 | 荣誉殿堂 | 企业内刊 | 专题报道 | 娱乐生活 | 中企论坛 | 中企博客
 
热门TAG:
新闻热线:
0451—82750098
邮箱:
xinjiudan@163.com
首页 > 医药保健 > 正文
专家观点互相“打架”养生怪论何以流行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红梅  发布时间:2010/5/20 13:41:27
近日,一名“养生专家”被媒体揭露身份造假,其著作中的很多观点也受到诟病。随着养生热不断升温,电视上的“养生专家”层出不穷,各类养生图书畅销不衰,但不少观点违背常识,颠覆传统,引发了公众和医学专家质疑。

  全民追捧养生专家堪比明星

  图书电视争先恐后,合力掀起养生热潮

  有网友说,现在是养生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你不懂得食物颜色搭配,不知道足三里穴位在哪,没听说过阴阳五行,那你肯定是不看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不上网的非现代人,属于“稀有动物”。

  在图书销售榜上,养生类图书已连续几年占据前十名的多个席位。最近,《求医不如求己》、《手到病自除》、《从头到脚说健康》等均出系列版本,销售依然火爆。据了解,养生类图书已出版上万种。

  养生类电视节目也很红火,央视、北京、天津、深圳、山东、湖南、辽宁、广东、陕西等电视台均有养生栏目,有的台甚至在好几个频道都播出。就连娱乐为主的湖南卫视也开辟了“百科全说”,邀请著名人士谈养生。

  在电视上露过脸的专家身价倍增,每天预约挂号的电话不断,他们开始忙出书、忙访谈、忙讲座,其曝光率堪比明星。记者试图预约《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作者武国忠的出诊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挂号费是500元。记者又打电话预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作者张悟本的出诊号,得到的答复是:如果不着急,可以挂2000元的号,但是已排到9月份;如果想快点看的话,可以办理12000元的会员卡,享受一年的会员服务,并且过两天就能看上。

  怪论频频现身众人不知信谁

  专家观点互相“打架”,一个比一个耸人听闻

  这些养生书籍说了什么?真的都有效吗?这些作者真的都是中医吗?记者细细研读了几本较红火的书籍,分别是《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不生病的智慧》、《这样吃最健康》(台湾作者)、《病从寒中来》(日本作者),把几个说法进行了一番比较——

  早餐应不应该吃?大部分养生书籍都认为必须吃早饭,而且一定要吃得丰富些;《病从寒中来》却认为勉强吃下早餐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痢疾、呕吐等。

  蔬菜水果可不可以多吃?《病从寒中来》认为生蔬菜有让身体变冷的作用,所以不要多吃,如果吃的话要放上能使体温上升的盐加以中和;《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认为多吃些生拌菜一类的素食,可以把肝火降下来,让身体达到一个平衡;《这样吃最健康》认为蔬果属碱性食物,可多吃。

  大蒜可不可以多吃?《不生病的智慧》认为,大蒜能治很多医院治不了的病;《这样吃最健康》认为大蒜是惰性食物,会使我们经常生病。

  补肾效果最好的是什么?《不生病的智慧》提供的是海虾,《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提供的是黑豆……

  在各种养生书里,说法千奇百怪,一个比一个耸人听闻。有些方子列出了一些前提条件,有些方子则没有;有些说法提供了一些依据,有些则找不到。很多老百姓看了之后很迷惑,不知道究竟该相信谁。

  权威专家评论了一些书中提的养生方法:

  《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介绍了吃生泥鳅的食疗功效,作者说她买了几条生泥鳅,去头和内脏,用清水洗干净后剁碎后吃下。吃完后体质变好了,从病病歪歪变得有力量。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教授指出,中医确实把泥鳅作为一味药,有保肝、活血的作用,但应该做熟了再吃或经过炮制后使用。泥鳅生长在淡水下的淤泥之中,现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吃泥鳅难免把诸多致病微生物及有害物质吃下去,搞不好不仅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吃出新的疾病来。

  还有一本养生书提到,高血压病人男每天吃4000毫克、女每天吃3000毫克的钙。高思华认为,微量元素的补充应因人而异,对于缺钙的人应该补钙,不缺钙的人就不能补钙,缺钙的多少也因人而异,所以补钙时也不能统一定量。补得太多或太少都会有问题;对于一些绝对的说法,如绿豆一次吃半斤、大蒜能治很多病等,他认为,食物都是有一定的性味的,吃多了都不合适。某些东西是在防病治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但不可能包治百病。

  50多岁的北京市民王女士听了某专家养生讲座后,买了很多绿豆煮水喝,没想到喝了一个星期后腰疼得不得了,赶紧停了。像王女士这样盲目听信偏方治病的人,不在少数。百姓追求速成媒体追求娱乐

  商业炒作误导公众,专家身份让人怀疑

  什么是养生?国医大师张灿玾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将其融入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不能专门为了养生而养生。换句话说,既是“无养生”,又是“随处养生”,这主要体现在一种生活态度与习惯上。也就是说,养生方法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并没有一种单纯的方子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然而,这种符合医学规律的养生观念并不易被人接受。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姜女士,近日向亲戚朋友索求一种最简明的养生方法,她要求这种方法必须在2分钟内让她学会如何养生。如今,捷径养生法或速成养生法,在“80后”的年轻人中相当流行,他们希望有一种毫不费力、一劳永逸的养生方法。

  于是,为了迎合这种心理需求,各类养生书籍、讲座如雨后春笋。老百姓的狂热、媒体的追捧、出版社的趋利,让养生热逐渐走向商业化。

  最典型的例子是主打“快乐中国”的湖南卫视。该电视台以年轻人为主要观众,也开始做养生类节目。在节目里,养生专家插科打诨,以轻松调侃的形式谈养生,整个节目很娱乐,收视率也很高。然而,这些专家谈的内容是否真的科学,并不在节目考虑之列。

  这些所谓的“专家”身份是否属实?记者发现,内容可信度比较高的,往往是系统学习了中医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专家。让人怀疑的是那些号称“世家”、“太医”的人,他们靠虚构的“头衔”唬人,欺骗不明真相的百姓。

  高思华认为,大家愈来愈重视健康的维护,愈来愈重视疾病的预防,这是非常好的趋势;媒体推行健康讲座,满足百姓需求,更是做了好事。中医在养生防病维护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许多的方法,应该加以推广。但他呼吁,一定要让有水平、有资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医专家来做中医的科普工作,大众不具备鉴别某些知识真伪的能力,这就需要电视台、出版社等大众媒体把好关。应建立专家资质审查机制和讲座内容及出版内容的审查机制,为大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普知识,以免误导百姓。
责任编辑:xinqin
分享到: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关闭窗口
 Google提供的广告
 ·相关报道
·专家观点互相“打架”养生怪论何以流行
 ·评 论
访客:
内容:
频道精选
[聚焦龙江] 喊江节中寻足迹,人与自然共和谐
[视频播报] [资讯]美丽伊春 和谐友好【友好政府
[视频播报] [资讯]建三江八五九 农场一奇葩 萨
[视频播报] 第十二届 中国哈尔滨【华艺杯国际体育
[省内要闻] 伊春市全域旅游建设研讨会启幕
[图片新闻] 伊春首届自然水域夏日狂欢泼水节启幕
[社会新闻] 伊春市文广新局助推“旅游+文化”文化
[聚焦龙江] 哈尔滨地铁二号线世茂大道—冰雪大世界
[聚焦龙江] 松北高新技术片区阿尔巴特街区将成为全
[视频播报] 新思路 开拓创新的枸杞新闻
[聚焦龙江] 未来梦锡林浩特市分公司盛装开业
[聚焦龙江] 大山里的女子养生会馆
[聚焦龙江] 马路杀手(机动车)的背后
[聚焦龙江] 驾驶员注意!我市11处路段划了“黄道
图片新闻 更多
河北崆山酒业集团有
 
雪乡又曝丑闻 监管
最美的雪雕在太阳岛
 
代币虚拟币传销平台
24小时新闻排行
1
旺地健康引领轻创业新风尚
2
2025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暨项目发
3
聚焦海峡两岸姓氏盛会,共叙血脉亲情
4
京津冀退役军人培训盛会即将启幕,共赴
5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巩店镇基层“科技达
6
拥军爱警网与海南省退役军人服务协会共
7
清华认证加持,铭宇轩书法工作室王梓铭
8
利辛伏牛节:中式集体婚礼添彩牛业产业
9
许勤梁惠玲会见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裴金
10
退役士兵母亲病危,爱国拥军联合会紧急
关于我们 | 媒体联盟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CENN周刊 |  法律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京ICP证07504426号 国务院新闻办网备字2006005号 哈公安网监备案证号:2301001222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频道内容:中国企业新闻网黑龙江频道
频道运营:中国企业新闻网黑龙江站 驻哈地址:黑龙江省政府综合楼  
 法律顾问:黑龙江省律师协会国际贸易委员会 副主任律师:刘洪朴
客服热线:0451—82625028(办)   投稿邮箱:xinwenwang200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