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11/1 10:03:50 |
|
据伊春市营林部门统计:2006年林权改革至今,全市6623个林改户,共造林8313公顷,是同期国家投资造林的近三分之一。当前,伊春已历史性地实现了森林资源年均增长500万立方米的良性消长循环。
李基库,翠峦林业局么河经营所职工。2006年,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伊春启动,他购买了9公顷林地。2006年至今,已在林下栽木耳6.4万袋、五味子5000多株、松树7000余株。两年多来,木耳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一家4口,人均年收入7500元。再过3年,五味子将进入盛产期,每年可收入5万元,他家的人均收入将达2万元。
目前,翠峦林业局1361个购林职工户,将林下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经营的养殖项目有:林下鸡、鹅等;经营的种植项目有:林下木耳、香菇、五味子、人参等。
伊春市总工会负责同志形象的比喻:“林业职工有了片青山,就等于有了座金山。”据统计,今年前3季度,全市所有林改户林下经济实现增加值11121.8万元,户均收入为3.4万元,人均收入为1.7万元。
林改,不仅富了百姓,也带来了和谐。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副所长陈玉琢说,林改前,职工1年只能干3个月的活,年收入仅1000多元,所长办公室隔三差五就来拨儿职工,闹着要活干,经常聚堆喝酒、玩牌、打仗,小偷小摸也时常发生。林改后,全所269个职工户有了自己的林子,他们开始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林地经营上,在经营所技术、资金帮扶下,这些职工每年仅栽木耳一项就收入60多万元。林改至今,全所未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林政案件,干群关系也和谐了。让百姓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让国家得生态效益,伊春林改实现了双赢。
双丰林业局是全市较早陷入“两危”的林业局。该局与5个县的64个村屯为邻,施业区内居住1万多农业人口,砍烧柴、剥树皮、牛羊害、盗伐林木、蚕食林地等屡禁难止。虽多年造林,可林子还是长不起来。
2006年,职工刘爱民买下这块林地,栽上3万株松树,他看树就像看孩子,每天凌晨2时就到了林地,结果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
该局福民经营所,有片上世纪90年代初的皆伐迹地,长年积水,直到2005年,始终没造上林。2006年,职工周春福买下这片迹地,挖沟排水、大穴栽培,栽上落叶松1万株,成活率高达96%。
该局局长陈光辉说:“林改,调动了广大林业职工的造林热情。林改至今,全局2017个林改户,共造林416.8公顷,是林业局年常规造林面积的2倍多,实现了‘国家得生态效益’的目的。”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扩大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决策使伊春社会各界备受鼓舞。伊春市委书记许兆君说:“两年多的林改证明,以解决产权问题为突破口解决体制问题、通过体制问题的解决来破解其他矛盾是正确的。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做好伊春林改试点的扩大和深化工作。”
据统计,在林改前的2005年,全市15个林改试点场(所)共发生刑事案件5起、治安案件52起、毁林案件1起、个体上访7起、火情1起。2006年林改至今,这些林场(所)共发生治安案件12起、个体上访1起,刑事、毁林案件及火情,均降至为零。
|
责任编辑:秦延超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