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新闻网黑龙江频道讯(记者赵莉莉 贾婉璐 王博)第二十二届哈洽会展馆15日正式开馆,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是社会各界都很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国企业新闻网记者在轻工业展区的展馆现场采访了呼玛县委书记刘洪久。
记者:呼玛县在生态经济建设中的区位优势是怎样的?
呼玛县委书记刘洪久:我们提出的想法是,打造中国最北的高寒生态农业之乡,因为我们是黑龙江最北的农业县,百万亩农田在高寒区,农产品品质非常好,因此,我们把经济依靠在高寒生态上。2005年,沙金和林业生产全部叫停,确保了嫩江源头和黑龙江上游的生态环境。
记者:在口岸建设上,呼玛县的优势在哪里?
呼玛县委书记刘洪久:在生态旅游方面,呼玛县坐落在黑龙江的上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依托黑河和漠河的两个机场,已经将黑河到呼玛的200余公里路况改善,十分便于国内外游客从黑河到呼玛。
我们还将加强口岸建设,呼玛县与俄罗斯阿穆尔州有直接的友好往来关系,货物从呼玛口岸过境到莫斯科,可以比别的口岸缩短3天。在生态产业上,猴头和蓝莓果酒已经销往外省市。
记者:蓝莓产业是呼玛县的特色产业之一,这几年,政府在扶植这一产业方面都做了那些工作?
呼玛县委书记刘洪久:呼玛县紧紧抓住国际蓝莓生产加工企业原料短缺、省地加大对蓝莓产业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的机遇,乘势而上,多措并举,做大做强蓝莓产业,争取用5~10年时间,建成100万亩野生蓝莓产业基地,使呼玛县成为重要的蓝莓产区和蓝莓产品提供地。
为有效杜绝无组织采摘对野生资源的破坏,保护域内野生蓝莓资源,去年年初以来,呼玛县把做好本地蓝莓资源的保护、抚育技术研究和产业开发作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率先成立了野生蓝莓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管理办法、承包及考核办法,加强采集期管理,有效减少了折枝、掠青等破坏性采摘。委托省科学院编制完成了《呼玛野生蓝莓保护及产业基地建设试点县规划》,组织各林场对林下资源储量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全县共完成5万亩野生蓝莓保护培育基地任务,四个林场分别进行了1公顷抚育技术试验。邀请东北农大、省自然与生态研究所和地区农林科学院专家,举办林下资源原生地人工抚育技术培训班,向基层林场派驻8名科技指导员,组建了4支蓝莓技术服务队伍,帮助林场和企业进行蓝莓生产基地的规划、土壤选择、PH值测定和栽培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此外,从县本级科技三项经费中拨出120万元专款,设立蓝莓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蓝莓资源踏查、人工抚育、技术培训、市场考察和试验基地建设。
呼玛县县还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组织林场职工和承包户到实地参观交流,引导和推动野生蓝莓保护利用工作向小面积、家庭式承包,高标准、精细化抚育,大效益增收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