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关注
多数药物无儿童剂型
儿童用药成难题
哈尔滨市民小张夫妇是一对年轻的“80后”小夫妻,最让他们头疼的莫过于孩子生病时,市面上的儿童专用药种类有限,只能给孩子服用成人药,说明书上的“儿童酌减”、“酌情减半”或“谨遵医嘱”几个含糊不清的概念,让小张夫妇摸不着头脑。“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一旦掌握不好用药剂量,后果不堪设想啊!”小张对记者说。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正如小张所说,哈尔滨市儿童用药情况不容乐观,多数药店中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或未标注明显的用药剂量标准。尤其是片剂,大多数家长会把药分成几块后服用其中一小块,或者把药品碾成碎末简单划出几分之一给小孩服用。这样的方式可取吗?
儿童吃成人药不是简单减量
哈尔滨市健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的高药师告诉记者,儿童吃成人药不是简单地减量就行,尤其是婴幼儿。小儿的肝肾功能尚不成熟,肝脏解毒功能弱,肾脏的排毒功能也差,在药物使用上,婴儿不同于年长儿,儿童更不同于成年人。大多数的成人用药都不能用于小儿。有的家长认为小儿就是比成人的体重小,成人吃的药物只要减量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小儿并不是成人的缩影,小儿对药物的反应、代谢、药物作用的靶器官、副作用、对药物的耐受性等等都不同于成人,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如抗生素中的喹诺酮类可引起小儿关节病变和影响软骨发育,应禁用。孩子得了病,用药需谨慎,一定要了解清楚药物的性质及注意事项,不可随意用药。
儿童用药需要注意的几点
高药师说,儿童用药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发热就立刻使用药物是不对的,小儿退热的药物,体温达到38.5℃以上时才需服用。若持续高烧,必要时每4~6小时可重复使用1次,但每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以避免因短时间内重复用药引起患儿脱水虚脱。微生态制剂如妈咪爱(多维乳酸菌)等不能与抗生素合用,否则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平日里存放微生态制剂时,需放在冰箱保存,用凉开水服用,并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间隔在1小时以上。
如何准确测算儿童用药剂量
据了解,目前测算儿童用药剂量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1. 按体重折算小儿用药剂量
有很多药品需按体重计算小儿用药剂量,如果有条件称量出准确的体重,其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每公斤体重规定用量=小儿每日用药剂量。
在不方便称体重的情况下,一般按年龄来推算体重。公式如下:
1~ 6个月:月龄数×0.6+3=体重(公斤)
7~12个月:月龄数×0.5+3=体重(公斤)
1 岁以上:年龄×2+8=体重(公斤)
举例:痢特灵的小儿用药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分4次服。如果按每日每公斤体重7.5毫克计算,8岁儿童每日用药剂量为:7.5×(8×2+8)=180毫克。痢特灵的规格为每片100毫克,8岁儿童每次的用药剂量为45毫克(约半片),每日剂量在2片以内。
2.按成人剂量根据年龄折算
儿童年龄 用成人剂量的多少
1个月之内 1/24
1~6个月 1/24~1/12
6个月~1岁 1/12~1/8
1岁~2岁 1/8~1/6
2岁~4岁 1/6~1/4
4岁~7岁 1/4~1/3
7岁~11岁 1/3~1/2
11岁~14岁 1/2~2/3
15岁~18岁 2/3~成人量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输液,成人和小儿用抗肿瘤药物,多按体表面积来计算用药剂量。
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0.1=体表面积(平方米)。
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比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35平方米。
4.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
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
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2)
相关链接:
哪些药物成分
对小儿有害
1.抗过敏和抗眩晕药盐酸异丙嗪易致幼儿惊厥。
2.新霉素滴耳剂可致婴儿听力受损。
3.成人用滴鼻净,小儿使用可能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4.喹诺酮类药物有可能影响儿童软骨的生长发育。
5.抗生素类,如四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6.就连很多人认为比较安全的中成药,也可能对孩子有伤害。比如,藿香正气水因含酒精,故小儿禁用;仁丹因含朱砂,婴幼儿及儿童忌服;六神丸中的蟾酥有剧毒,婴幼儿服用不当易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