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新闻网黑龙江频道讯 (记者 周霞 杨阳 王鹏)19日 党的十八大召开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黑龙江各市县也掀起了认真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推动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为此,本网记者请到了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陈永昌,请他就十八大中所提出的各项政策为我们详细解读一下。(以下简称:“陈主任”)
记者:陈主任您好,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在您看来提出此翻番目标有何意义。
陈主任: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问题,这是一大创新,以及一大贡献,这次十八大提出第一是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我们GDP要翻一番,第二是要实现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提议有三点意义:
一是到2020年全国建成小康社会,这次提出居民收入到2020年翻番,把小康社会指标具体化,进一步量化,使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的目标更现实、更具体。
二是真正体现了把GDP和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一起抓,而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过去我们更多注重GDP翻番,这是第一次把居民收入翻番纳入目标,两个翻番一起讲,体现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战略更多的是倾向于民生,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
三是这次翻番目标突出了“人均”两个字,意味着我们经济发展方式由过去的注重总量转向注重人均,这样更现实更具体,更贴近人性贴近实际,这样能看到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变化,更能将变化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过去我们国家GDP总量排到了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却排在了100位之后,这就是经验教训,居民收入应该看人均,不能光看总量。
目标的提出很具有时代意义,使小康社会的建成更具体化、形象化。有了这一量化指标,今后创建小康社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具有激励性和可操作性。目标的提出必将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主要任务,也会成为广大群众期盼和共同奋斗的目标。
记者:2013年国家启动了分配制度改革,您对此有怎样的见解呢?
陈主任: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专家酝酿多年以及讨论八年之久的一个话题,十八大前后做了深入的设计,预计明年一二季度将正式启动,分配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现在收入分配制度不公平,贫富差距较大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如若长期得不到解决,将成为社会一大隐患,中国的经济系数据专家估计已经接近0.5的危机线,因此我国应具备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抓紧决绝这一隐患,从根本上保稳定保和谐保发展。
二是我们现在的消费不足已经成为近年发展的一个瓶颈,我们经常讲要扩大内需,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扩而不需,总体讲扩大内需一是投资性的内需,这一点我们用的很好,再通过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来上项目上企业。但是这次十八大提出了经济转型,我们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要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拉动,我们国家长期消费疲软,经济拉动差主要根源还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因为分配不公就无法释放大量的购买力就无法刺激消费拉动资产,所以深层的看要想经济转型,要想扩大内需,要想拉动经济培养出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级,根源就是要在分配制度改革上面下功夫,实现社会公平,这样就可以释放浅层次的购买力扩大消费,为中国经济培养出一些新的增长源,使我国经济真正步入到创新驱动内需增长的新轨道 。
记者:本次分配制度改革主要突出哪几个环节呢?
陈主任:这次分配制度改革突出三个环节:一是提低:大幅度提高低收入的经济水平;二是扩中:扩大中等消费水平的比例;三是控高:控制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通过三个环节进行调整建立新的改革导向,使我们的消费水平以及收入水平达到一个橄榄球的结构,中间为中产阶级,其他两边一边为低收入人群一边为高收入人群,利用发展中产阶级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来扩大内需,从而成为税收的主体、扩大消费的主体、创造就业的主体来达到社会长治久安的效果。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有一些操作环节,比如说鼓励全民创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从农民工进城到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是为了自主创业来带动他人就业,通过这样的氛围来扩大就业岗位提升就业率,从而利用提升就业率来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另外还有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改革,例如如今有很多垄断行业,他们通过垄断资源、垄断价格或者垄断利润来达到高薪资高奖金,从而造成行业平台的不公。这样的问题又将如何解决呢?还有一些我们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上市的大型国企,资产是全民的,但是它利用股份制度为自己定高年薪,也因此造成企业内部的劳动者管理者收入分配不均等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要想达到分配公平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样深层次伴随着更多的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真正的改到位改出成效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