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黑河市政府 发布时间:2013/1/17 14:59:48 |
|
回眸2012喜看科学发展
2012年,作为一个朝阳产业,黑河市旅游业在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上跨步前进。“繁荣边贸旅游明星城”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二届国际文化休闲周”、“中俄旅游年”、“欢乐黑河行、健康连池游”、“龙年游龙江”等品牌主题活动悄然打响;“中俄风情之都,北国养生福地”、“欧亚之窗,中俄之门”、“中俄双子城”的倾力打造誉满龙江,让黑河的旅游业熠熠生辉。2012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487.2万人次,同比增长12.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376.7万人次,接待边境旅游者110.5万人次;全市旅游收入为39.2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2.6亿元,边境旅游收入16.6亿元。
强化服务监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在黑河,不仅玩得好、吃得好、住得好,心情更好。”来自沈阳的游客张玉姝说。旅游地餐饮、住宿等附属设施的齐备、完善和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是吸引游客前往的重要因素之一。黑河市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促进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协调配套、均衡发展,旅游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为提升旅行社、星级酒店的服务质量,规范导游人员服务行为,黑河市相继开展了旅行社经营场所规范、业务档案规范、经营活动规范、宣传促销规范等方面专项检查,加大对违规行为和不规范企业的管理力度,形成优胜劣汰的行业运行和发展机制。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推广使用国家统一的旅游合同规范文本,完善游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提高企业诚信度和服务质量;强化《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指导星级饭店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推动星级饭店提升服务质量;全面规范导游人员服务行为,通过组织全市导游员大赛,积极参加省、国家导游员大赛,全面提升导游、领队人员的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卧牛湖风景区、知青馆、嫩江高峰森林公园、逊克大平台雾凇等景区提档升级,抓国家A级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确保景区在旅游标志、餐饮、购物等方面逐步提高。目前,黑河市拥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22家,旅行社50家,全市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1.2万余人。
狠抓项目建设促景区(点)提档升级
如果说,特有的资源优势是发展黑河市旅游的先决条件,那么辛勤耕耘的从业者则是黑河市旅游业兴旺的“操盘手”。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高起点编制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2012年,黑河市重点旅游项目投资5.4亿元,编制《黑河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中俄双子城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启动《朝阳山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全市重点景区建设,库尔滨河鄂伦春民族风情旅游区和新鄂旅游度假村进入国家2A级景区行列;五大连池火山博物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就绪,旅客服务信息指挥中心项目已动工;格拉球山景区、爱辉古城旅游区、中俄民族风情园、孙吴胜山要塞、新生鄂伦春旅游区、逊克县大平台雾凇、红灯记旅游区、新鄂沾河漂流旅游区提档升级;五大连池旅游名镇、二龙山工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嫩江县塔溪生态园门鲁河漂流景区、北安省委省政府旧址、黑龙江日报社旧址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实施立体宣传不断拓展旅游市场
近年来,黑河市高品位宣传,主动“走出去”大力推介,极大地提升了黑河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去年以来,黑河市提前谋划,对黑河旅游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构筑黑河旅游网络宣传平台,加大网络宣传力度,打造黑河网络宣传名片,不断拓展旅游市场。在哈尔滨机场行李厅、哈机场高速路和北黑高速路、哈尔滨火车站出站口以及国内知名网站和旅游杂志上刊登旅游广告。全市旅游部门及旅游企业利用参加各类旅游展会的机会,积极发放旅游纪念品,并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市旅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宣传黑河旅游资源产品。“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锦河大峡谷杜鹃花节、“黑河首届双子城黑龙江钓鱼节”等旅游活动的举办,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不仅扩大了黑河品牌影响力,也提升了黑河市举办活动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黑河旅游业发展的“金钥匙”。黑河市还积极谋划“黑龙江之旅”黑河至抚远旅游线,填补了我省长线界江旅游线路空白。
|
责任编辑:孙洪涛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