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黑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13/6/10 15:07:11 |
|
大农机取代小四轮
绥化通过积极推进小型农业机械换代升级和强化大农机载体建设,改变了小四轮引领作业的面貌,形成了大农机主宰农业的局面。
据绥化市农委介绍,两年来,农机综合机械化程度迅速提高,由2010年的82%提高到目前92%,提高了10个百分点。农机化投入快速增长。共争取国家、省和地方投入农机化建设资金26.6亿元,其中设备购置资金18.65亿元,占目前全市农机装备总值的39.3%,千万元现代农机作业合数量快速增加,新建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68个,是原有总数的3.3倍,占全省新建总数的一半以上;大型农机作业能力大幅增强。目前全市共有1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026台,大型农配套机具280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2240台,合作社大型机具全程机械化作业能力已经达到1095万亩,比两年前增加了945万亩,是两年前的6.3倍。全市80马力以上动力机械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56.13%,比2010年末提高了43个百分点。
大农机带来耕作模式实现了新变革。突出在机械整地、播种和收获方面,实现了由小四轮浅旋整地起小垄、小型机械播种收获为主,向运用大农机深松整地起大垄、大型机械播种收获转变。彻底打破了犁底层,全部实现了精量点播,大幅度提高了机械收获水平。首次引进了大垄耕作栽培新模式,大垄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76万亩发展到今年的200万亩。
破解旱田灌溉难题
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取得历史性突破。旱田灌溉一直是绥化农业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大力开展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该市共发展“节水增粮”面积100万亩,旱田高效节水灌溉能力由两年前的310万亩发展至410万亩,增加了100万亩,占两年前总量的32%。农村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1427处,解决了6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自来水入户率比过去提高了8个百分点。水田灌区改造步伐加快,两年来,共完成渠道防渗长度220公里,更新改造配套建筑物630座,大部分大中型水田灌区解决了过去工程配套率低、老化失修的问题,完成灌区水田节水灌溉面积53万亩。
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两年来,共完成大中小河流治理280公里,松花江堤防防洪标准由原来的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呼兰河、通肯河等重点河流堤防由原来的10年一遇提高到20至30年一遇;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42座,旱田区抗旱灌溉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两年间共增打抗旱井4842眼,坐水点灌能力由过去800万亩增加至1000万亩。
向农业科技要效益
科技化提档升级,实现了由小实践向大推广转变。该市健全了科技服务体系。改变了职能单一、职责不强、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完善了服务功能,完成了村村配备大学生计划。全市拥有种植业专业技术人员2357名,比两年前增加了926名。
完善了科技共建体系。与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开展长期农业科技共建,成功引进了省农科院龙科种业,多渠道引进新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推进农业科技研发。使全市粮食品种更新年限提高到3—5年,每年都能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先进栽培模式30项以上,大大提高了科技转化率。全市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2%,比两年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标准化生产新模式广泛应用。在种植业方面,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高产创建新模式。水稻智能催芽、大棚旱育稀植栽培、毯式秧盘大棚育苗、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大豆密植等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年推广面积在5000万亩次以上。特别是水稻智能浸种催芽基地从无到有,已发展到40个,催芽能力达到1.25万吨,覆盖了325万亩水田,超过水田面积的65%。全市大棚总量达到17.8万栋,比两年前增加了13000栋,大棚育秧率达到99%,提高了8个百分点。
全力建设生态农业
生产条件提档升级,实现了由小环境向大生态转变。突出了农业生态建设,目前绥化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土壤保护和培肥地力得到加强。通过强化对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与管理,土壤环境得到了较好恢复。同时,通过积极推广秸秆还田,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地力得到了快速恢复。两年来,完成秸秆根茬还田面积300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300万亩。每年完成深松整地1000多万亩,彻底打破了30年来未打破的犁底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三是水土保护取得新进展。通过强化黑土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两年来完成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面积61万亩,以保护黑土地为主旋律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得到加速推进,黑土区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建设成果得到了省里的认可。
农田防护林体系更加完善。通过加快农田防护林、护路林和护村林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两年来,共完成造林面积57.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3.6万亩,封山育林14万亩。森林覆被率由12.1%提高到12.2%,农田林网的庇护率由过去的85%提高到86%;村屯绿化取得可喜成绩。村屯绿化的内容不断拓展,两年来,共绿化村屯3887个,占全市村屯总数46%。
|
责任编辑:孙洪涛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