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要 闻 | 讴客 | 领导访谈 | 新闻调查 | 企业动态 | 招商合作 | 荣誉殿堂 | 企业内刊 | 专题报道 | 娱乐生活 | 中企论坛 | 中企博客
 
热门TAG:
新闻热线:
0451—82750098
邮箱:
xinjiudan@163.com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追问杭州地铁工地坍塌真相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08/11/19 10:53:21
 

11月18日,来自江西省吉安市的农民余永和在工地上等了三天,也没有得到亲人的消息。

截至11月18日上午,杭州地铁工地坍塌事故已确认死亡7人,失踪至少14人。面对这起中国地铁建设史上伤亡最为严重的事故,人们在悲伤之余不禁要问: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究竟谁该为这起事故负责? 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 摄

11月18日,工程人员在清理地铁隧道中积压的淤泥。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 摄

11月18日,坍塌现场周边的民居已成危楼被拆除,一辆工程车在清理废墟。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 摄

一具被白布层层包裹的遗体随着吊机缓缓升起。这是杭州地铁工地坍塌事故现场发现的又一位遇难施工人员。截至11月18日上午,这起事故已确认死亡7人,失踪至少14人。

11月15日15时许,杭州地铁湘湖站工地发生塌陷,地面出现长75米、深15米的深坑,11辆行驶中的汽车坠入塌陷处,正在施工的一条条鲜活生命瞬间被压埋于地下。

连日来,浙江省市政府和施工单位采取各种措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千方百计展开救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生的希望已渐渐远去,施救上来的是一具又一具冰冷的遗体。

面对这起中国地铁建设史上伤亡最为严重的事故。人们在悲伤之余不禁要问: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究竟谁该为这起事故负责?

一问:程序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就一眨眼的工夫,旁边就塌下来了!”回忆起事故发生时的情形,施工人员赵师傅仍然心有余悸。眼看着一根根巨大的钢柱轰然倒下,他脑子里一片空白,跟着工友爬出10多米高的深坑,但还有许多工友最终没能上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杭州地铁湘湖站坍塌事故的发生并不是没有任何预兆的。

早在一个多月前,事故现场就出现了沉降裂缝。开挖掘机的河南籍工人华相磊事发时被埋在下面。他的岳父告诉记者,前几天,周边道路就出现裂缝,但是施工单位简单处理了一下又继续施工。一位名叫叶志国的焊接工人表示,施工方发现路面下沉后,多次采取浇灌混凝土、架钢筋等措施来补救。直到13日,浇灌混凝土的工作仍在进行。

 家住萧山湖头陈村的傅美珍回忆道:“七八天前,这条路段出现了不少裂缝,长1米、宽两三厘米左右。这些裂缝大约延长到100米远,就在湘湖小学路段附近。不仅在机动车道路上有,人行道上也有。”

11月16日晚,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赵铁锤赶到施救现场察看情况,询问地铁施工相关负责人是否在事故之前发现过事故隐患?该负责人表示确实存在隐患。

赵铁锤随即追问,为什么不事先采取措施解除隐患?该负责人表示,已经向上级部门汇报过,需要等待上级批示。他反复辩解说,要按照程序,和相关单位研究后,采取措施。在场的几位领导当即表示,出现这么重大的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根本不应等待审批。

面对地底下的农民工兄弟,面对其亲属们苦痛的目光,这些施工单位,你们需要向谁去报告、和谁去研究?还有什么“程序”比生命更重要?我们还要问那些“上级”以及相关单位,在这么重要的事故迹象面前,你们的“程序”有没有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及时作出反应?

二问:管理的“安全线”在哪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发生事故的工程存在层层转包的迹象。不少工人是刚刚种完小麦来到城里打工的农民,他们在上岗前没有经过起码的技术培训。现场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也面临质疑。

事故发生后,甚至一时搞不清究竟埋了多少施工人员。一开始救上来的农民工说估计下面有50多人,后来施工单位又说是死3人,失踪17人,到16日下午,中铁四局集团党委副书记资宝成又宣布,人员清查有误,失踪人员由17人增加到18人。至今仍有不少人质疑失踪的真实人数。

在事故中因右腿开放性骨折正在萧山医院住院的木工宋长法说,他是向他上面的老板承包了木工活儿,该老板也是从上面承包的。还有不少受伤住院的农民工表示,他们是刚刚被招来做工的,并没有接受过相关施工培训。

国家安监总局的领导在走访住院伤员时,有的受伤工人反映,他18天前还在家乡种田,18天后就在杭州修地铁,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在接受调查时,中铁四局施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嗫嚅着承认,可能有“个别”工人没有培训过。

曾在上海参与地铁施工的宋长法说,在地铁的施工中,每隔几米就会有支撑。“被泥土埋在里面的,有许多是在最南边挖土的人。如果支撑做得足够好,就算出事,他们也有更多逃生的机会。”

中铁集团总裁李长进表示,前段时间事发现场地面确实出现小幅沉降,但他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为是车流量过大引起的,没想到会突然塌陷。他说,集团的大部分员工都是经过培训的,不过由于杭州地铁赶工期,部分员工存在流动,对于这一部分流动的员工的培训有所缺失。他承认,地铁在施工过程中,他们请专家来监测过几次,但专家来的次数不够密集。杭州市领导也指出,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很欠缺。

每一位背井离乡来到地铁工地的农民工兄弟背后,都背负着全家老小的梦想和希望。工人的生命,人民的财产,社会的发展,如何信任这样明显有缺失的管理?

根据有关文件,工程施工严禁违法分包。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规定,一个项目经理只能负责一个项目,但是现在一些大的施工单位,根本做不到。为了“发展”,面对拉开的战线,一个项目经理常常是满天飞,同时负责好几个项目。有的单位凭借牌子、资质中标后,因人手不够,在承建过程中,常常转包给一些技术条件不足,甚至根本不懂技术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体户,管理又没跟上,给事故发生埋下隐患。这位业内人士说,说起来建设工程是有监理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监理单位所能发挥的监督作用很有限。“安全质量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施工单位的良心。”

地铁建设专家表示,地铁工程具有投资大、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等特点,属于高风险工程,因此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以及安全监管具有特别高的要求。

三问:究竟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缺陷”?

记者从杭州市政府获悉,事故原因的调查工作已于前天下午开始,市检察院也已介入。有关部门还没有对杭州地铁塌方事故的原因给出明确的回答。

有地铁专家在分析杭州地铁塌方事故原因时表示,杭州的地质较为复杂,其地下水含量丰富,绝大多数土层皆为软土,地铁基坑开挖、地铁盾构推进等工程施工风险极大。还有一些社会舆论传闻,杭州的地质条件本来就不太好,造地铁相当于在蛋糕里打洞。

但一些专家指出,坍塌发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杭州不适合修建地铁,更不代表在杭州修建地铁就一定要付出血的代价。这次事故发生后,对周边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大影响,浙江省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抢险施救,光是警力就达到上千名,付出了高额的社会和经济成本。如果把这些成本放在事先的预防上,完善措施,弥补漏洞,一定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国内的建设工程中,存在着最低价中标和不合理地限定工期完工等现象。一些施工单位针对前者动歪脑筋,千方百计压低成本甚至不惜偷工减料,后者会出现不顾一切赶工期增大事故隐患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说,在建设的快与安全之间一定要讲科学发展观。像地铁的建设,该多少时间建成就多少时间,如果工期提前结束就要出问题,这是实践证明的规律。

面对早就出现的地面裂缝、工人缺少培训的问题,面对层层转包等各种疑点,杭州地铁事故究竟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缺陷”?答案是显然的。

时下,全国4万亿元投资即将上马,大大小小无数工地即将开工,杭州地铁坍塌事故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所有的施工单位、业主单位、监理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尊重技术,注重安全。绝不能唯利是图,漠视生命。在你们的规划、图表、机器下面,那些已逝者在注视着你们。

责任编辑:秦延超
分享到: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关闭窗口
 Google提供的广告
 ·相关报道
·追问杭州地铁工地坍塌真相
 ·评 论
访客:
内容:
频道精选
[聚焦龙江] 喊江节中寻足迹,人与自然共和谐
[视频播报] [资讯]美丽伊春 和谐友好【友好政府
[视频播报] [资讯]建三江八五九 农场一奇葩 萨
[视频播报] 第十二届 中国哈尔滨【华艺杯国际体育
[省内要闻] 伊春市全域旅游建设研讨会启幕
[图片新闻] 伊春首届自然水域夏日狂欢泼水节启幕
[社会新闻] 伊春市文广新局助推“旅游+文化”文化
[聚焦龙江] 哈尔滨地铁二号线世茂大道—冰雪大世界
[聚焦龙江] 松北高新技术片区阿尔巴特街区将成为全
[视频播报] 新思路 开拓创新的枸杞新闻
[聚焦龙江] 未来梦锡林浩特市分公司盛装开业
[聚焦龙江] 大山里的女子养生会馆
[聚焦龙江] 马路杀手(机动车)的背后
[聚焦龙江] 驾驶员注意!我市11处路段划了“黄道
图片新闻 更多
河北崆山酒业集团有
 
雪乡又曝丑闻 监管
最美的雪雕在太阳岛
 
代币虚拟币传销平台
24小时新闻排行
1
旺地健康引领轻创业新风尚
2
2025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暨项目发
3
聚焦海峡两岸姓氏盛会,共叙血脉亲情
4
京津冀退役军人培训盛会即将启幕,共赴
5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巩店镇基层“科技达
6
拥军爱警网与海南省退役军人服务协会共
7
清华认证加持,铭宇轩书法工作室王梓铭
8
利辛伏牛节:中式集体婚礼添彩牛业产业
9
许勤梁惠玲会见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裴金
10
退役士兵母亲病危,爱国拥军联合会紧急
关于我们 | 媒体联盟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CENN周刊 |  法律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京ICP证07504426号 国务院新闻办网备字2006005号 哈公安网监备案证号:2301001222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频道内容:中国企业新闻网黑龙江频道
频道运营:中国企业新闻网黑龙江站 驻哈地址:黑龙江省政府综合楼  
 法律顾问:黑龙江省律师协会国际贸易委员会 副主任律师:刘洪朴
客服热线:0451—82625028(办)   投稿邮箱:xinwenwang200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