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在绥芬河市公路口岸改造建设现场,新国门南北楼主体已升起7层,现场安装使用的脚手架搭设已完成,工人们在准备进行新国门南北楼之间连廊钢结构搭建工作,施工现场纵横交错的线条,描绘出公路口岸改造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俄罗斯联邦政府为开发远东地区在2012年投入14.5亿卢布(约合3亿人民币),在绥芬河对面建设新的公路口岸。为与俄方口岸改造后通关能力相匹配,绥芬河市2012年投资4.6亿元,对公路口岸进行整体改造,口岸设计年通关600万人次、车辆55万辆次、货物550万吨。工程于2012年8月1日开始动工建设,预计2015年投入使用。
公路口岸改造分为国门观光区、旅客检验区、货物检验区三个部分,总占地面积39.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798平方米。新建国门具有观光眺望功能。改造升级后的新客运联检楼为二层,一楼为入境层,二层为出境层,进出境旅客通道24条。此外,新建货运联检楼设有进出境货物通道12条,还建有停车场等其它附属工程。
“改造后的国际公路口岸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最优,将为中、外客商提供一流的客、货通关服务。”口岸委负责人介绍。
记者从公路口岸改造工程项目部了解到,截至目前,新国门项目南北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中间连廊钢结构搭建工作,客运联检大楼项目建设分为A、B、C三个区, A区(西停车场)已完成孔桩浇筑;B区(主楼)人工挖掘孔桩已完成;C区(东停车场)覆盖了挤塑板,进行冬季维护。
据介绍,与绥芬河市同步进行改造的俄罗斯波格拉尼奇内区公路口岸占地12.5万平方米,一座三层综合联检大楼,内设出入境通道20条。建成后每天实行23小时不间断通关,设计通关能力1300台车辆/天,其中,大客车200台,小轿车500台,货车600台。每天运送旅客14000人,货物15000吨。
建站房城市发展新地标
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俄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增长,绥芬河老火车站已远不能满足物流和百姓出行的需要。绥芬河市借国家对牡绥铁路扩能改造的契机,将绥芬河火车站建设纳入了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项目之中。
新建火车站站房位于绥芬河站北场,总建筑面积19949.12平方米,包括国际、国内候车厅,售票厅,贵宾室,行包房,地下通道等功能区用场房。装备最新电子口岸查验设备、新建站前广场。该项目由铁路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8.08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
“新绥芬河站站房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铁路口岸基础设施,有利于拉开绥芬河城市整体框架,带动周边十几平方公里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相关产业发展。”铁路指挥部负责人说,“绥芬河市将对原火车站进行改造,建设铁路博物馆,吸引广大中外游客参观,使人们更加了解绥芬河百年口岸的历史和发展成就。”记者从牡绥铁路建设项目部了解到,绥芬河站北场21台位汽车吊车库等一批工程已经竣工,站房基础、北场化肥换装库等4项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修铁路助中俄经贸升级
口岸功能完善、运能提高,关系到口岸的大发展、快发展。
绥芬河铁路口岸是我省唯一的对俄铁路口岸,是连接俄、日、韩走向亚太地区的陆海联运大通道。牡绥铁路承担着我省75%口岸过关运量,为国家输送了大量能源和物资,推进了沿边开放战略升级,为活跃外向型经济,促进东北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绥芬河车站的年最高运量达到958万吨,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000万吨。
2010年6月6日,牡丹江-绥芬河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06亿元,线路全长144公里,全线为1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规划运力客车40对/日,设计时速200km/h,货运能力将由目前1300万吨/年提升到5000万吨/年。建设中的“牡—绥”高铁预计2015年末投入使用,届时两地间单程耗时将缩短至40分钟,牡绥铁路将成为我省乃至全国铁路客货共线标准最高的铁路之一。
截至目前,牡绥电气化铁路的建设项目中,二标段隧道工程累计完成总量的96.18%;路基工程累计完成总量的68%;桥梁工程累计完成总量的84%;房建工程完成总量的61%。金家谷隧道、朝阳河隧道、绥西隧道、红花岭隧道已经全线贯通;湖北沟特大桥、跨滨绥线特大桥、朝阳河特大桥、石砢砬特大桥等主体已完工。
“牡绥电气化铁路竣工通车,绥芬河到牡丹江的时间就短了,我们做生意也更加方便了。”经常往返于绥牡之间的商人刘先生对记者说。“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完成后,借着牡绥、哈牡、哈大等电气化铁路的交通优势,绥芬河作为中俄贸易发展的重要通道,将有利于物流行业的发展。”某物流公司负责人说。
牡绥铁路口岸扩能改造工程在满足运量增长需要的同时,将大幅度提高绥芬河口岸的通行能力,对改善国际通关环境以及拉动绥芬河市及周边地区乃至全省对俄贸易、旅游等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将推动绥芬河市向国内通关“时间最短、环节最少、效率最高、文明礼貌最佳”的一流口岸迈进。
扩口岸激活东北亚经济圈
绥芬河口岸通达能力的升级是推动绥芬河市对外贸易战略升级的立脚点与突破点。口岸扩能改造工程是绥芬河市落实“5851”战略、打赢五个“三年决战”的重点决战项目,关乎绥芬河的发展。
数着公路口岸每天百余辆的出入境车辆;看着铁路口岸日夜繁忙的换装线;站在公路口岸改造现场,远眺俄方口岸改造施工;在牡绥高铁建筑工地感受着每一条隧道贯通时的喜悦后,深切地体会到口岸大通道是绥芬河的生命线,而这条生命线上的人正朝着打造国际一流大口岸这一目标阔步前行。
“口岸兴、贸易活”。绥芬河口岸是我省唯一铁路、公路俱全的国家级一类口岸,是绥芬河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省对外经济往来的重要窗口。近年来,随着中俄贸易的快速发展,绥芬河口岸承担的进出口运量迅猛增长,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运量需求,绥芬河市共投资11亿元对铁路口岸及公路口岸进行扩能改造,着力打赢口岸大建设三年决战。绥芬河铁路口岸及公路口岸扩能改造完成后,将进一步拉近绥芬河口岸与内地的距离,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为进一步畅通我省交通运输网络、促进中俄贸易快速发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推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便利通道。同时,为黑龙江打造沿边经济开放带,促进牡丹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绥芬河市沿边开放先导区,推进对俄经贸科技战略升级,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拉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快速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