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12/17 14:59:39 |
|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着力解决行政审批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通过下放和取消审批权限,与各部门无缝对接,减少前置要件,优化审批流程等多项举措,实现对全年300个项目的审批和核准提质、提速、提效。其中,为50余个省、市重点项目提供快捷审批服务,办结时间平均缩短2至3天。
亮出清单
下放取消75项审批权限
今年,对照国家及省发改委权力清单,市发改委率先完成了审批权力清单的明确和市、区两级审批层级工作,对自己的职权范围、执法依据及各个岗位的职责、权力、程序、标准等进行全面梳理,明确行政审批的功能和边界,着力解决行政审批过程中的不依法行政问题。在全国有立法权城市中率先取消市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共下放和取消75项审批权限。
审批权限下放后,市发改委加强了对承接下放事权运行的监督检查和审批业务指导。对于国家和省下放我市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分级下放到位,并建立联动协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落到实处。
无缝对接
“1+N圆桌会议”服务企业
解难题项目审批是项目建设的第一步。针对项目审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审批部门互相掣肘、互为前置等问题。市发改委在“加强部门联动,实现信息共享”方面做文章,与环保部门对审批流程进行改进,实行无缝对接,改变以往由发改部门先行批复,环保部门再出具环评手续的工作流程,实现两个环节即时交换信息并联开展指导工作,为项目单位节省2至4天时间。此外,充分利用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平台优势,会同规划、国土、环保等窗口部门采取“1+N圆桌会议”服务模式,协调配合、无缝对接,牵头组织窗口相关部门为哈尔滨华南城、哈西万达、阿城奥特莱斯“芭蕾雨”等项目召开启动前期工作通气会和协调会,协调解决项目审批中存在的问题。
减少要件
提高了行政审批效能
改革前,在市发改委负责审批的事项中,共需提供41个前置要件。过多、过杂的审批要件,降低了行政审批效能。为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市发改委在行政审批改革过程中率先减少了21个审批前置要件,取消了审批项目建议书和预核准环节,对不具备直接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先期出具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函。对审批要件齐备、不涉及处室会签的,当天受理当天办结,做到“即办、速办”。
同时,市发改委对照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及省政府出台的系列政令法规,修订了市发改委审批服务指南,为项目单位提供便捷明晰高效的服务规范。同时,对项目审批工作全面实行“两集中、两到位”,真正落实窗口受理权、即办权、协调权、审批权,减少项目审批中转时间,充分发挥窗口服务平台作用,使审批程序更加简化,审批行为更加规范,审批效率显著提升,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量体裁衣
每个项目都有最优流程
办理项目审批时,不论是什么项目都要跑一样的流程,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项目审批时间和审批部门的工作量,也给项目单位的工作带来不便。为解决审批流程无差别化问题,变审批过程同质化为审批精细化,市发改委在行政审批改革过程中,率先制定分类审批流程,按照“量体裁衣、分类管理”的原则,将审批、核准、备案和节能审查项目按投资来源、项目性质、会签环节等进行分类,实行不同项目、不同分类、不同办理流程,编制出6种情形12个流程,再根据具体情况细分流程图,进一步把每个流程涉及的规划审批要件、时限及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一一细化,使每个审批项目都对应1个最优流程,实现了“量体裁衣”和个性化菜单审批,并在各会签环节严守办理时限,保证项目审批按照缩短后的时限按时完成。
|
责任编辑:孙洪涛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