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十大商帮,徽商、晋商、潮商、浙商……这些极具地域特点的特色商帮曾在中国商业文明历程的不同阶段创造出一个个商业奇迹。相比温州、莆田等等曾经辉煌或正在辉煌的商帮,潮汕人拥有更加强大的经济活力,他们像鲶鱼一样搅动着“以和为贵”的中国商场。
7月8日,不仅广东省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参观考察了宝能集团,更有很多潮汕商人都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名声在外的“潮汕商帮”在这场战役中站明了自己的立场,要对姚振华进行全方位的支持。要知道,姚振华同样出身潮汕,他还是广东潮汕商会的荣誉会长。原本明争暗斗正酣,相互角力不分上下的万宝之争,在上个周末又有了新的参战方。
有参会的人士向外界透露,“在会上,很多各地的潮汕会长说,如果宝能需要支持就尽管开口,他们全力支持。但姚振华表示感谢大家的好心,现在还不需要支持,他自己能解决问题。他(姚振华)显得很有信心。”
■潮汕商帮牛在哪儿?
潮汕商帮向来以实力强大且抱团、团结发展著称,这次在双方角力的关键时期,选择明确坚定支持宝能,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个神秘的群体,究竟有着怎样的能量,又有怎样的特点?
多年来,大家对潮汕商帮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经济实力雄厚,盘根错节影响深远。华人妇孺皆知的首富李嘉诚,更是响当当的“潮汕一哥”。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香港老一辈商界掌舵人李嘉诚、李兆基,到多年来盘踞广东的合生创展朱孟依、观澜湖地产创始人朱鼎健,再到奥飞动漫创始人蔡东青、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腾讯科技创始人马化腾等等,都是才干出众、社会影响力巨大的企业家。
相比之下,姚振华原本并非潮汕商人中实力最雄厚,最为出名的人物,即便是在地产行业中,宝能的名号也并非特别响亮,在行业排名中,位列100名开外。
虽然姚振华一直宣称宝能的净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200亿元,但其中仍有颇多疑点,收购万科股份所用的资金,也更多的是来源于前海人寿的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等。
在资金实力雄厚的潮汕商帮中,这并非是数一数二,甚至是难以排进前二三十名的实力规模,潮汕商人深不见底的实力,可见一斑。
为何潮汕人这么牛?有评论说的好,潮汕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海洋型性格”的聚集地,偏居广东一隅、只能靠海吃海的潮汕人,自古以来就有着极强的开拓精神。
“他们喜欢拼搏,会努力去克服一切困难,广东有一句俗语,力不到不为财,只有勇敢坚强的人才有可能在残酷的商业战争中死里逃生”,有人这样形容潮汕人。
当然,有勇气是创业、经商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商业上的成功,从来不是由莽夫所创造,只有一番冲劲,显然不足以成就一番事业。更何况成材率如此之高的潮汕商帮,其中成功经验,定然不止是勇气。胆大、敢冒险,行事作风凶悍,这是潮汕人的共同特点,也是几个世纪以来,潮汕商帮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有16位潮商登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总身家2218亿元;2015年有34位潮汕人登陆福布斯全球华人富豪榜。
■潮汕商帮何以潮起?
潮汕区域三面高山环抱,一面向海,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陆路的迁移十分困难。而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川沃野,河汊纵横,十分宜居。人多地少之下,潮汕先人本能地向海洋寻找出路。
从汕头市出发向东,不到10公里就到了澄海。
中国最著名的商帮——潮商,正是从澄海走向世界。史料记载,1684年,清政府终结明朝严厉的海禁,所有的船要编号并船头涂色区分:苏州黑色,浙江白色,福建绿色,潮州红色。而澄海的樟林港正是红头船的发祥地,对外通商的红头船云集,粤东人一批又一批乘坐红头船漂洋过海,经商谋生。潮商因此又得名“红头船”。
与其他商帮最大的不同是,潮商的影响是国际性的。东南亚、欧美各地华人首富几乎全部是潮汕人。在泰国潮人达到500多万,甚至掌控着泰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并在政治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斯特林·西格雷夫在《龙行天下》一书中说:“潮州人在文化上十分独特。他们操纵着地球上最有钱、最强大的地下网络,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国公司之一。组织严密且向心力强。”民国初《清稗类钞》有一则《潮人善经商》的记述:“潮人善经商,窭空之子,只身出洋,皮枕毡衾以外无长物。受雇数年,稍稍谋独立之业,再越数年,几无不作海外巨商矣。”
在清朝,潮商与晋商、徽商并列为三大商帮;在当代,更是出现了李嘉诚、林百欣、谢国民、陈弼臣、黄光裕等商界巨头。有媒体统计,在2000年潮商最鼎盛时期,香港股市40%的市值为潮汕人所有。
时至今日,潮汕人闯天下,还是“哥哥先出门,发展好了把兄弟姐妹都接出去”。黄光裕家族、黄茂如家族、朱孟依家族基本都是这种模式。
潮商经商具有一定的模式:小贸易—工厂—房地产—高科技—大企业。从李嘉诚到黄光裕,都是从传统小生意或者一般商贸做起,但他们不会“小富即安”,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他们会顺应经济周期和市场变化,及时把资本投入到新的产业领域,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多元化投资、创新求变,让潮商永远走在别人前面。
据媒体报道,在深圳地产圈,潮汕帮是一个庞大的存在。郭英成的佳兆业、黄楚龙的星河地产、黄茂如的茂业集团、朱孟依的合生创展、纪海鹏的龙光集团,都是潮汕籍房地产商当中的典型代表。
据深圳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委员会公布的“2014年(2013年度)年检合格开发企业名单”披露,当时深圳831家房地产开发商前20名的名单中就有佳兆业集团、星河地产、华侨城、和记黄埔、中洲宝城置业、宏发地产等有潮汕背景的企业,占比达35%。位于深圳中心区的住宅中,黄埔雅苑、雅颂居、星河·国际等知名楼盘,均出自潮汕籍地产商之手。
深圳特区建立之后,许多潮汕人转战深圳,落户罗湖、蛇口等地,他们将眼光投向房地产行业,潮汕开发商是第一代进入深圳房地产的企业。20多年深圳房地产波澜壮阔的发展带来了高利润、高回报,造就了众多潮汕亿万富豪。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下,盘踞深圳的潮商资本正有序地从房地产市场退去,转向以保险业为主的金融领域。目前至少有生命人寿、阳光保险、前海人寿、珠江人寿四家保险公司的大股东均为潮商。不仅如此,在基金、银行等领域,潮商资本也正在加速汇集。前海人寿背后的姚振华,正是由此崭露头角。
■极强的成功欲和学习能力
潮汕人商业意识非常强,素有“饿死不打工”之称。许多潮汕人十多岁就开始帮家里看店、做生意,或是几个同乡或兄弟一起到外面打拼,他们重义气、家庭观念较强,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内部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在潮汕有“出生入死”的说法,即走出潮汕反而能生,留在潮汕没有出路。潮汕人在商业上的成就主要是在走出潮汕之后取得的。一旦走出潮汕,潮汕人的团结也是空前的。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潮汕商人持肯定的态度。
财经名人秦朔曾经在他的“朋友圈”中表示,潮汕生意人的主要特点包括了封闭性(只用自己人)、投机性(赚钱至上)、保守性(学习新知识迟钝)等等,认为“这些是潮汕商人亟待超越的障碍,而政商关系的清洁化,则是潮汕商人上台阶的关键”。
如果说到封闭性,这恐怕是所有能够称得上“商帮”的团体,都共同具备的一个特点。
而投机能力强、政商关系问题则更是全国范围内企业经营都在面临的问题。即便是在中国以“自由和市场”闻名的深圳,前不久也还有数个高级别官员因经济、商业问题而下马。
2015年12月20日,新财富杂志曾经发布了一篇名为《汕头——败得一塌糊涂的经济特区,为什么?》的文章,一度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其中所描述和引述关于汕头的种种问题,才能折射出潮汕商人的症结所在。
从杂乱的市容和低下的GDP数据中可以看到,潮汕商人虽然名声在外,但实际上汕头本市的经济水准并不高,整体上是一个比较穷的地方。
潮汕人虽然穷,但是非常好面子,反差之下,非常多的人希望借助经商改变人生轨迹,再加上同乡之中成功案例不计其数,因此整体的成功欲非常强烈,表现在商业上,会具备更强的攻击性,以及改变现状的冲动。
这意味着在欲望的驱使之下,潮汕人更希望用高风险的动作获得更高的收益。
另外,潮汕商帮并非如秦朔所说的“学习新知识迟钝”相反,潮汕籍商人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其商业疆域之广,可以说超越所有其他“商帮”。
大名鼎鼎的深圳华强北,是电子产品的聚集地,这里有大量的潮汕商人;
李嘉诚从塑料花起家,靠房地产取得“超人”的社会地位,但他常年来积极向科技产业投资拓展,电信产业已经成为长和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
更不用说,潮汕人中还有大量的互联网创业者:腾讯马化腾,豌豆荚王俊煜,礼物说温城辉,他们要么是互联网行业中的行业翘楚,要么是新生代的优秀创业者。
不同于温州商帮、莆田商帮等按行业扎堆的风格,潮汕商人在各行各业都有从事,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没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显然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被产业结构变革甩下的温州人
作为新一代潮汕商人的代表,姚振华同样有强大的成功欲,和极强的学习能力、跨界能力。
从早年经营“卖菜”的菜篮子工程,到后期参股物流公司,再依托物流公司进军地产,再到创立前海人寿,走金融投资、产融结合的道路,姚振华鲜明的诠释了产业升级对于企业经营者的重要性。
不断转型的姚振华成功了,坚守互联网创新高地的马化腾成功了,甚至华强北的大量潮汕创业者,也在自己的领域成功了。
但反观曾经辉煌的温州商帮,如今同样关注度颇高但名声不太好的莆田商帮,这些企业家群体仍在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苟延残喘,除了几家大企业脱颖而出之外,几乎是再无新意。
曾经以皮鞋、服装、小商品而闻名于世的温州商人,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依靠强大的轻工业生产制造能力,将产品行销到全国各地。
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行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新兴产业层出不穷,各类电子信息制造业、服务业蓬勃发展,但其中温州商人的数量寥寥无几。
成功者如正泰电器、报喜鸟、奥康等等,大多数仍然在从事鞋服、电器等传统制造业行业,且以基础型产品为主,附加值一直较低。
在互联网创业,乃至新型金融业态方面,曾经领先全国的温州商人,都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各个行业大大小小的领军者几乎无一来自温州。
很显然,他们被产业结构升级的浪潮甩在了身后。
最近名声不是很好的莆田商帮,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在鞋服、医疗、钢贸、木材等优势行业之外,这些敢于拼搏的莆田商人,再也没有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更进一步。
取得辉煌成就的温州、莆田商人们,坐拥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原始积累,其金融创新能力、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高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却趋近于零,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相比之下,产出了李嘉诚、马化腾、姚振华等人的潮汕商帮,最起码能够在创新上拥有更强大的能力,不论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还是金融创新,都能为后世带来很多启发。
去年12月21日,与宝能的姚振华打得难解难分时,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亦不忘在微博上致敬:“潮汕商帮是中国传统商帮的一支,聪明吃苦善经营,其足迹遍布五湖四海,至今更在商场上扮演重要角色,成果累累。我佩服潮汕商人,万科不乏优秀的潮汕员工,老王亦有许多潮汕朋友。”
在深圳摸爬滚打多年的他,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应该并无谬谎,但王石也好,看客们也好,更应该明白的是,相比温州、莆田等等,正是潮汕商帮,拥有着强大的经济活力,像鲶鱼一样搅动着“以和为贵”的中国商场。
创新能力、团结的作风、更强大的成功欲、紧跟时代潮流的能力,一个个难能可贵的标签之下,潮汕商帮理应获得王石之外,更多国人的尊重。
新闻链接——
潮汕商帮进化史
明朝正德年间
(1506-1521年),潮汕私人海外贸易兴起
明嘉靖二年
严厉的海禁政策,使得潮商组成相当规模的武装走私集团。第一代潮商多是海寇商人
清朝雍正元年
“红头船”成为潮商的象征
清乾隆年间
政府发牌给米商赴泰国等国家购米。潮商通过中泰米市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并在东南亚涉及民生的行业逐步形成垄断地位,完成工业化进程
1861年汕头开埠至1930年代
潮商发展的第一波高潮。伴随着对外移民的高潮,潮商崛起于东南亚,香港、上海地区,形成许多显赫家族。这一高潮被“二战”中断
1960-1970年代
潮商再度崛起于香港地区及东南亚,涌现出李嘉诚等一批世界级巨商
1970年代之后
很多世居东南亚的海外潮人向西欧、北美、澳大利亚迁移,并获成功。改革开放之后,国内也涌现出黄光裕、朱孟依、马化腾等巨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