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北京人事考试网提供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最新时事新闻:“跨省买药”戳中药价谈判软肋。通过了解北京更多时政,可以帮助京考考生积累更多申论热点及行测常识技巧等,预祝考生备考成功。了解更多公务员考试新闻,请点击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公布首批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包括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在内的3种药品价格降幅均超过50%。然而,目前仅14个省份积极响应,多省人社部门称要“等待上级部门指示”,导致这3种药品价格在不同省份相差巨大,出现患者跨省买药现象。
此次谈判让3种药品价格“腰斩”,效果值得肯定。但由于执行不到位,以至于出现原价与现价并存现象,且由于价格相差巨大,患者即使跨省买药,仍可得到不少实惠。以替诺福韦酯为例,谈判前原价为每瓶1470元,谈判后降到490元,患者每月服用一瓶,月省近千元,跨省买药就成了既现实又无奈的选择。原本是一件大好事,却增加了患者的折腾。
在已执行新价的14个省份中,只有新疆将3种药品纳入城镇医保,其他省份均只纳入新农合。这说明,卫生部门在自己管辖的新农合范围内较好地落实了谈判成果,但管理着职工医保和城镇医保的人社部门,对此表现得相对消极。这意味着,新老价格并存不是执行的时间差问题,而与卫生、人社两部门协调不足有关。
此现象暴露出药价谈判所面临的几个问题。首先,谁作为代表与药企谈判最合适?药品消耗经由医疗系统,药价也直接影响医院的收益,因此,卫生部门最有资格主导药价谈判。然而,人社部门管理着资金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医保基金,他们才是药品的最大出资方,假如人社部门对卫生部门的谈判结果不买账,医保不予报销,新药价仍难得到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