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重庆市政府近日发布《重庆市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重庆将努力建成“一带一路”重要流通节点和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中心。 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0亿元左右,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4000亿元,力争达到40000亿元,商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占GDP比重10%以上,商贸从业人员达到550万人。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庆在‘十三五’期间要努力构建大进大出的商品流通格局。在拓展进口方面,重庆要加强与“一带一 路”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贸协同发展,引进和培育有渠道、有货源、有影响力的贸易集成商和供应链管理商设立区域总部,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区域国际 物流运营中心;要建设一批辐射中国西部的进口商品专业市场,建设欧洲进口商品城,打造中国内陆进口商品分拨、中转、销售、结算中心。
同时,重庆还将推进商贸“走出去”,鼓励和支持商贸服务业企业投资建设海外商品交易中心、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国际采购和营销网络、品牌展示中心 及售后服务网络;探索在“渝新欧”沿线和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布局“重庆造”出口产品展示展销商贸城和物流分拨中心,并发展一批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跨境贸 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作为中国与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的运营中心,重庆还将要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支持双方在跨境物流、仓储、跨境电子商务、 口岸贸易、商务服务业、住宿与餐饮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旅游文化休闲业等方面的广泛合作。 机械装备产业是我市工业中产销规模总量最大、骨干企业优势明显、稳定性高和抗风险能力强的基本产业。日前,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进机械装备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拓展七大产品领域 未来三年,我市将着力深化拓展七大产品领域:一是金属加工机械,重点发展金属成形机床、金属切削机床及零部件;二是电气机械,重点发展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机、电池和电工器材;三是液压机械,重点发展液压材料、液压元件、工程机械和新型农用机械;四是粮食机械,重点发展饲料及农产品加工设备;五是建材机械,重点发展建筑材料生产设备和成套装备以及混凝土机械;六是环保机械,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设备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七是冶金机械,重点发展自动化成套冶金生产线及关键设备。 “以‘产品升级、发展转型’为主线,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优势产品,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先进制造,努力将扬州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市经信委工作人员表示。 打造五大制造基地我市将着力打造五大制造基地。 金属加工机床制造基地。以江苏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江都仙城工业园区为主体,依托扬力集团、亚威机床、金方圆、扬锻股份、力创机床、一重机床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智能金属成形机床和切削机床。 电气机械制造基地。以宝胜工业园、高邮湖西以及各地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为主体,依托宝胜集团、曙光电缆、江扬电缆、西门子电机、北辰电气、捷凯电力、华鼎电器、国电南自、迅达电磁线、艾诺斯电源、华富能源等骨干企业。 液压机械制造基地。以广陵经济开发区、高邮汤庄以及各地液压机械产业集群为主体,依托玛切嘉利、海沃机械、朝阳液压、巨超重工、江都永坚等骨干企业, 重点发展高性能液压材料、精密高效液压元件等。 粮食机械制造基地。以江苏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依托牧羊集团、迈安德、显业集团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具有储藏、中转、加工等功能的饲料和农产品成套装备,以及碟片式分离离心机、农产品品质检测仪器等关键设备。 建材机械制造基地。以江都水泥机械特色产业集群为主体,依托恒远国际、中材机器、柳工机械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推动篦式冷却机、堆取料机、立式辊磨机等水泥生产成套装备和托泵、搅拌站等混凝土机械,大力发展建设工程总包业务。 据悉,在着力打造这五大基地的同时,我市鼓励已形成比较优势的乡镇和工业集中区发展特色机械产品,重点发展槐泗硫资源利用装备、真武水处理设备、高邮开发区储能电池、卸甲电动工具、武坚高电压试验设备、安宜泵阀管件等六个特色机械产业集聚区。 实施四大推进工程 实施规模提升工程。以专业园区做大、规模企业做强为重点,推动产业跨越发展。激发骨干企业加速发展。在重点发展的七大产品领域中,分别选取 3-5家作为规模优势企业培育。引导和帮助企业制定3-5年发展规划,“一企一策”推进企业加速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上市融资,走多元化、链式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力争培育50亿-100亿元以上骨干企业10家以上、上市企业3家以上,重点发展壮大宝胜集团、牧羊集团、扬力集团、海沃机械等龙头骨干企业,使之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中小企业做精做优。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在机械产业细分行业遴选确定50家以上最具潜力中小企业,引导和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核心技术。 实施重大项目工程。坚持项目为王,不断提高项目招引力度和质量,以项目投资拉动产业总量增长。锁定德国通快、现代重工、ABB集团等世界500强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上海电气、沈阳机床等国内知名央企、国企、民企。 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坚持人才为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高层次人才引培,针对机械产业关键领域,引导和支持企业大力引进智能装备、核心零部件和高档基础件等方面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大力引进和培养产业紧缺的模具与机械设计、电气与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等方面研发人才,以及数控操作、精密加工和质量控制等技能型人才。 实施服务保障工程。设立市级机械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做大规模,对开票销售5亿元以上企业,按实际入库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超上年基数部分给予奖励,每新增500万元奖励不高于50万元。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对实际入库税收300万元以上且同比增幅5%以上企业,其设备和技术投资额在 1500万元(含)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照设备和技术投资额给予不高于3%的贴息. 到2015年末,扬州机械装备产业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行业总量: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31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比重达到31%。 企业规模: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企业2家,过50亿元企业10家以上,过20亿元企业20家以上。 技术改造:累计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50亿元,新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0项,新竣工重大项目30项。 产业创新:力争“三个全覆盖”,即:产销5000万元以上企业实现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大中型企业实现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重点产业集群实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