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陈香君)一张小小快递单,囊括了姓名、电话、地址和消费习惯。网购买买买的同时会泄露个人信息,即使知道这个事实也无法忍住不“剁手”。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和买卖带来的不仅仅是推销短信和电话,更有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远程诈骗和经济犯罪的可能。
2017年7月《快递行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其中第三十二条指,快递行业从业人员贩卖、非法提供或者泄露用户个人信息或者使用寄递服务信息累计500条以上的,为严重失信行为的,本年度信用评定得分为零分,直接列为失信个人。该条例同时指出,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5月公布了一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例,被告人买卖大量含有公民姓名、收货地址、手机号码等内容的网购订单信息,非法获利约5万元,不仅仅是失信,更是已经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