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法集资活动也日益猖獗,其中“托管造林”成为了不法分子实施非法集资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多百姓因为缺乏对非法集资的深入了解,往往因为“托管造林”而掉入各种“绿色陷阱”,损失惨重。
“托管造林”公司常用的欺骗手段有以下几点:
01 为公司披上合法外衣
“托管造林”公司极力宣传其模式是响应国家号召,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投资的新模式,以此欺骗投资者,并装扮公司经营形象,赢得投资者好感。公司通常在重要的商业地段租用高档写字楼作为经营场所,宣称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组建各种类型的监督委员会等。
02 以林权证为幌子,博取投资者信任
“托管造林”公司承诺购买林木后将转交或帮助投资者办理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印制的林权证,使投资者相信林木是真实存在的、权益是有保障的。但实际上,林权证并不能完全证明林木的所有权和权益。
03 夸大林木生长量及林业投资回报率
“托管造林”公司通常在宣传中夸大林木生长量及林业投资回报率。他们可能提出理论上很高的投资回报率或出材量,甚至宣传投资林业零风险,以此来吸引投资者。但实际收益往往与宣传不符,甚至可能存在巨大的差距。
04 承诺有专业的管护队伍和机械设备者
“托管造林”公司承诺负责对投资者购买的林木进行精心管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予投资者一定的保障。然而,实际情况中,这些承诺往往难以兑现。
05 宣传林木采伐不受采伐限额指标的控制
“托管造林”公司常常宣传林木采伐不受采伐限额指标的控制,这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严重不符,也是其非法集资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防范非法集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大群众应提高警惕,增强风险意识,不要被高回报的诱惑所蒙蔽,更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承诺。在投资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谨慎选择投资渠道,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
参与非法集资,法律不保护,政府不买单。面对托管造林“绿色陷阱”,投资者要擦亮双眼,切勿信任骗子单方面的宣传!
另外,投资者要谨慎对待任何投资项目,特别是涉及高风险的投资。在投资前,应充分了解相关公司和项目的背景、风险和收益等信息,避免掉入非法集资的陷阱。同时,要知道,如果被骗了,一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权益,避免让自己的损失扩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