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12/1 15:29:57 |
|
白墙红瓦的欧式楼房,平坦洁净的水泥路面,高低错落的街道绿化,设备齐全的休闲广场……看到这些美景,谁会想到是远离局址80多公里海拔500多米的深山林场?是的,这就是绥棱林业局五四林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林场。一年内,在新林区建设中发生了魔幻式的变化,打造出了现代新林区建设的模式。
“场区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以场貌、住宅、道路、绿化美化硬化为重点的新林区建设,扎实推进了林场(所)生态进程,打造了绿色家园,吹响了五四新林区建设的号角。
绥棱林业局五四林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四平山脚下,始建于1958年,施业区总面积20491公顷,农用耕地2071.82公顷。
几年来,他们认真推进林业局强企、富民、兴林“三大工程”,抓住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转观念,调结构,重生态,快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走以“多”养林,以“特”养人,靠山治穷,依山致富之路,使林场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组建了“双高”大豆生产、马铃薯生产、五味子生产、浅水养鱼、特色养殖等10个产业化基地,组建了6大类专业协会,发展会员268人,辐射带动职工208户。如今林场年总收入达2153.1万元,人均收入达10836元,年总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有38户。
“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是新林区建设的基本要求,五四林场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带头引导职工群众发家致富。副场长周景学看到水资源丰富率先建起了养鱼水面3公顷,带头发展浅水养鱼,三年的发展,已成立养鱼联合体,养殖大户达49户,拓宽67个鱼池,每年可产鱼7万斤,年可实现利润20万元。党员致富先锋张加臣,经过外出学习考察,引进了“双高”大豆品种,带动11户种植“双高”大豆5000多亩,每年户均纯收入达3万余元。北药状元副场长樊明新,培育五味子苗木8亩,并带动18户职工栽植五味子200多亩,仅苗木一项年纯收入达10多万元。在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动下,五四林场共建立“双高”大豆生产基地、马铃薯生产基地、五味子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等各类基地10余个,夯实了林区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改变一种旧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一样有阻碍。以前职工的院子用的都是木板障子,林业局要求用绿篱代替,这本来是件好事,却遭到了很多职工的反对。为了让职工们适应新观念,林场领导就亲自带队做职工思想工作,帮助职工拆除板障。一年后绿篱就全部代替了板障,职工们眼见修剪整齐的绿篱美化了环境,都叹服地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的五四林场职工住上了欧式住宅,吃上了自来水,安装了程控电话、看上了有线电视,骑上了摩托车、用上了手机和计算机,这就是改革30年经济发展的见证。
生态建设使林场提升了品位。16750株绿化树,11600延长米绿篱,18000丛花卉;6200平方米草坪,8000平方米休闲广场,拆除所有临街的旧棚厦,建成新仓房48个,让人惊叹不已。
社会主义新林区如何建设,如今成了林区人思索和探讨的话题。
在深化林区改革的今天,许许多多的偏远林场(所)都被撤掉或合并,五四林场的发展壮大,意义犹为重要。绥棱林业局山上林场(所)与局址相对偏远,建设中心林场(所)相当重要,既有力于营林防火,又有力于保护资源,更有力于分流就业;也是城市人观光旅游,回归自然,享受森林天然氧吧的驿站。绥棱林业局五四林场的建设,为森工林区建设中心林场(所)作出了自己的探索。
|
责任编辑:秦延超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