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9/4 8:15:54 |
|
“哈三中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我们愿意要”,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创新才能,近年来,哈三中学子已成为黑龙江省高中称雄国内名牌学府的闪亮品牌。从1998年至今的10年间,哈三中升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人数已近600人,成为全国除北京地区外,升入这两所学校人数最多的高中。
作为全省高中“精英教育”的“龙头”,具有85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哈三中一直被外界誉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省内一直名列前茅,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2000年以后,高考升学率均为100%,重点大学录取率在90%左右。
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特色教学
每年高考前夕,北大、清华等一些国内重点院校都要率队到哈三中展开生源争夺战,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到本校就读,原因只有一个:“哈三中学生基础知识好,综合能力强,有后劲儿”。而这一切得益于哈三中多年来形成的鲜明办学特色———以分层次教育为突破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在近年来的新课程改革中,哈三中为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除大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外,还格外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索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独创了加强班、学科特长班、智能开发班等多层次教学方式,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较大幅度提高,在大学学习中能够游刃有余。
据了解,具有鲜明三中特色的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个性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自己所需、最充分的发展,让走在前面的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增强信心逐渐赶上,并在此过程中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
“课堂上,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人,自觉学习、自主学习、自由学习。”哈三中校长赵文祥说,分层次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合理发展基础上学有特长,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全面提高素质。据统计,近10年来哈三中共诞生省、市高考状元20名,每年都有60名左右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成为除北京地区外考入这两所学校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学校。
汇聚哈市各学科名优骨干教师
名师出高徒。在哈三中351名教职工中,特级教师7人,高级教师112人,省级骨干教师14人,市级骨干教师11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230多人,且在读研究生教师数量在继续增加。细细数来,哈三中汇聚了哈市各学科的名优骨干教师。
为培养、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强的名师队伍,哈三中一直通过基层岗位培训、教育科研实践,选派中青年教师到高校深造和出国进修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同时,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让每个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成帮教对子。每学期的公开课和教改汇报课,都把青年教师推上去,为他们展示才能、提高教学技巧提供舞台,使得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如今他们中大多数不但成为优秀班主任,还是各学科的教学能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注重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同时,哈三中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将师德教育列为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展了“师德演讲”、“师德论坛”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教师“爱岗、敬业、奉献”的舆论氛围。设立了师德建设督察组,通过师德举报电话、师德信箱、师德电子信箱等途径,强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督。
同时,学校开展了“铸师魂、树师表”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四比”,即比教师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比高尚的人格、比严谨的治学精神、比奉献精神,使师德修养有了明显提高,涌现出以刘金库、周云南、王乐钦、张彩波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他们用自己高尚的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名学生。
科研带动教学发生重大飞跃
“没有教育科研,教学无活力;没有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教学不可能发生飞跃。”作为教学的源泉,哈三中始终注重将日常教学活动与科研工作紧密融合在一起,并制定了比较具体、全面的科研制度,如《科研成果评选办法》、《教职工科研工作评估细则》等,使教育科研在制度的规范下科学进行。
搬入新校区后,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继续向科研倾斜。为建设科研室,学校投资科学测量仪器、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合计34万元,设置了专门的实验室,科研成果奖励费用每年均在万元。为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学校还投资200万元建成了设备先进的图书馆,藏书6万册,电子图书十几万册,配备了120台可上网查阅资料的计算机。良好的科研氛围,使学校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高涨,仅近两年,学校教师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论文就达400余篇,专著24本。目前,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省级科研课题8项。
贴近一线教学工作的科研课题,使学校教学乃至学生个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如该校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中,宿舍走廊上“少女行为礼仪”使女生们变得更有修养;“二十四孝传统美德”使学生与父母打电话的声音变得柔和;“心情卡”恢复学生烂漫的天性,浓郁的校园文化在润物无声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高中示范校课程教材开发与推进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今,在科研课题牵动下,科学研究的精神已渗透到哈三中日常教学的每个角落,并带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攀升。
|
责任编辑:秦延超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