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源优势转为发展优势 访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党委书记高金芳 |
|
来源:黑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08/12/12 14:36:06 |
|
“今年的雪真好!”美丽而独特的雪乡风光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已为大海林林业局带来了5万余名游客和2400万元的纯收入。高金芳充满了喜悦:“这个林业局,一个冬天,职工户收入最高的可达80万人民币!”而整个森工旅游,今年接待游客235万人,至今收入达2.7亿元,年末将突破3个亿的大关!
全省森工系统的变化,源于这几年科学发展的实践,高金芳告诉记者,尤其是局党委在近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把前一阶段解放思想的成果,着力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新举措、新思路,全局上下又开始了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的具体实践。
高金芳介绍,尽快将森工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在产业发展上有新突破,这是森工总局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在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建设生态经济区上做文章,尽快使森工林区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具体来说,重点发展好木材生产、森林培育、林产工业、多种经营、森林旅游‘五大产业’。加大人造板、绿色食品、北药、森林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木材精深加工、黑木耳等绿色食品生产、北药生产加工、畜牧养殖、粮豆种植、森林生态旅游等六大基地建设。着手筹组人造板集团、森林生态旅游集团、绿色食品产业集团、北药产业集团,充分发挥集团的规模优势和强力拉动作用。”
高金芳尤其提到了绿色特色产业发展问题。“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木材产量逐年调减,已由1998年的670万立方米调减至2007年的419万立方米。作为森工五大产业之一的绿色特色产业则是逆势长足发展。主要产品黑木耳生产规模已达12.3亿袋,接近全国人均一袋木耳的工作目标,仅此一项就实现职工增收10亿元。森工绿色特色产业生产总值目前已占森工生产总值的52.1%,绿色特色产业从业人员年均收入7500元,与职工工资收入基本持平,不仅成为拉动职工群众致富的产业,也是促进和壮大森工企业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业。”高金芳谈到,今后总局将在合理规划林区产业布局、巩固壮大各类基地及走好集团化、产业化道路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快森工绿色特色产业的发展。
围绕我省建设生态功能区的要求,高金芳介绍,森工总局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上力求新的突破。
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字,天保工程实施至今10年来,我省森林资源实现双增长,森林覆被率提高了8.1%,林地面积增加87.9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7280万立方米,创造经济和生态效益达2359.6亿元人民币。
|
责任编辑:秦延超 |
|
|
|
|
|
|
|
|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 |
|
|
|
|
|